第四章 養女自殺

春燕內心糾結孩子是否要打掉,幾天幾夜吃不好、睡不好,三舅每天讓她去把孩子打掉,她痛苦地跑出了家。

她去找孩子那未成年的父親亮亮,商量一下孩子的事情。可亮亮也只是個孩子,他只是青春萌動,犯了錯誤,并不能擔起做父親的責任。

春燕約亮亮在村外農田的大槐樹下見。她想把孩子生下來,跟亮亮私奔,一起生活;如果亮亮不同意,她就自己生下孩子自己養。

她從黃昏就去村外開始等著亮亮,天擦黑,他來了。

亮亮穿著一件胸前印著骷髏的黑色T恤,腿上穿著一條當時剛興起的破洞牛仔褲,頭發長過耳朵,頭發簾飄逸遮住眼睛,染得金黃,簡直就是離經叛道的“二流子”打扮。在長發掩蓋下他有一張棱廓分明的瓜子臉,皮膚白皙,濃密的眉毛,長相還算帥氣。

“亮亮,我肚子里的孩子你打算怎么辦?我爸讓我打掉。”春燕問,眼神憂郁地看著亮亮。

“我也不知道,我還是個孩子。”亮亮有些不在乎的說。

“你不管,這是你的孩子呀!我不是被你欺負,我能懷孕嗎?”春燕有些氣憤的說。

“話不能這么說,這懷孕的事,一個巴掌拍不響,那是你勾引的我好不好?實在想生你就生吧,生的如果是兒子,我就讓我爸媽養著,如果是女兒,你自己看著辦吧,反正我家不會要,我爸媽就想要孫子。”亮亮說著,用手向上推了一下遮在眼前的頭發。

“亮亮,你太不要臉了!是你口口聲聲說喜歡我的,既然這樣說,這孩子我不要了,你的孩子我生出來都覺得惡心。但我也不會輕易放過你的,你也別想好過,你爸那些作惡多端的事我都知道!”春燕激動地哭著說。

“看把你能耐的!你想咋地就咋地,反正孩子我不管!”亮亮說完,把頭發一甩,轉身就走了。

春燕在大槐樹下,蹲在地上嚶嚶地哭了很久,天色越來越黑。


也不知她在樹下哭了多久,遠處有燈光打過來,三舅聲音傳來:“春燕,是你嗎?你蹲在這兒干啥呢?你這身體現在也不好,快跟爸回家吧。找了你半天,把我急死了。”

春燕擦了擦眼淚,站起來,腿都麻了。三舅扶了她一把,兩個人回家了。

春燕第二天就跟父親一起去鎮醫院把孩子打掉了。

春燕在家做“小月子”,她的母親每天給她煮雞蛋、熬雞湯。孩子打掉了,最近又遇到很多事,春燕的精神也受到極大刺激,她得了抑郁癥,整天莫名悲傷,以淚洗面。

啊啊啊……紅紅在臥室大聲喊著,又聽到碗摔地上碎了的聲音。

三舅跑進屋里一看,春燕割腕自殺了,左胳膊耷拉在桌子上,紅色的鮮血從手腕汩汩的流出來,淌了一地,春燕臉色蒼白躺在桌子上,已經昏迷。

這場面把三舅嚇壞了,激動大喊了一聲“春燕!”卻發現嗓子卻因為被傷痛卡主,喊不出來,眼淚唰的流了出來。

三舅還是理智戰勝了悲傷,她上前摸了一下春燕的心跳,又用手指測了一下鼻息,還活著。他緊急從柜子里拿出一塊白色的布子,把春燕的手腕綁住止血,又把她扶好,輕輕放在炕上。他飛一般跑出屋子,跑到鄰居趙田家用座機打了120。

大概過了20分鐘,縣醫院120救護車來了,把春燕拉到了醫院救治。

醫院緊急搶救了1個多小時還沒從手術室出來,三舅一直等在手術室門外,擔心女兒出生命危險,心急如焚。

大概快兩個小時的時候,一個醫生匆匆忙忙從手術室走了出來,解開口罩問:“誰是里面病人春燕的家屬?”

“我,我是她爸。我女兒怎么樣了?”三舅急促地說。

“病人失血過多,需要輸血,否則有生命危險。”醫生說。

“你看我給她輸血行不行,只要能救我女兒,輸多少都行。”

“這得測一下血型,你女兒是稀缺的熊貓血RH血型,咱們縣幾乎沒見過,血庫也沒有。”

“醫生,你先給我看看。要趕緊救我女兒呀。”三舅哀求的說著。

三舅測完,血型不符,紅紅也檢測了,也不符。

紅紅生命垂危,急需輸血,時間越來越緊,醫院一直在催促,也在緊急聯系其他醫院和血庫。這可急壞了三舅。姥姥也跟大舅來到了醫院,看見著急地像熱鍋上螞蟻的三舅,忽然提到讓聯系聯系春燕的親生父母。

三舅打了幾個熟人電話,問到了春燕父母的電話,打通電話告知了春燕自殺,急需輸血,生命垂危的事。

春燕父母人也算挺好,緊急坐車來到醫院,測完血型后,她的父親也是RH血型,緊急給她輸血。輸完血,經過醫院的救治,春燕這條命,也算保住了。

三舅感激春燕父母,老實人也不知道怎么表達謝意,竟在醫院給他們跪下了。一邊感謝幫他救回女兒的命,一邊說要讓春燕認了他們,后半輩子孝順他們。

“可不敢,黑蛋大哥,你快起來。春燕也算我們生的孩子,救她的命也是應該的。我們這輩子對不住孩子,現在也算還了這份人情債吧。”張鐵根上前扶起三舅。

張鐵根又說:“孩子那兒,就不要告訴她我們來過給她輸血的事了,也不要告訴她的身世了。你們兩口子辛苦把她拉扯大,讓她就只認你們是親生父母就行,我們知道她健康幸福就挺好。”

“你們真是好人呀!”三舅擦著眼淚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