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即是輸出,閱讀即是輸入。
最近差不多就是每天寫一篇的節奏,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點擊鼠標碼字,我怕有一天要是不寫了,就會這么跟不上節奏了。
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有研究表明只需要21天的時間,每天堅持著做一件事情,直至把它發揚光大。
為了防止有天要是更新不了,你可以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實行一天寫兩篇的節奏。
再不濟,寫上自己喜歡的勵志或優美語句。
但是這樣的話我們每天幾乎都是在輸出,而真正能夠輸入的似乎根本談不上多少。
也許在你的人生階段已經離不開手機,但是如同我的工作,每天除了接接電話,基本上也用不到手機,實際上是不能用,而且有時候很忙,就算有人打來電話也根本沒察覺到。
所以我基本上連碎片化的吸收信息的空隙也沒有。
我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怎么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閱讀量,我們的時間都是那么多,也許有些人上班時間少點,自由時間多點,那就更加有了優勢。
好好的利用自己的寶貴時間。
我最近還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在日更跟文章質量相沖突的情況下,我會選擇哪者?我想應該是后者吧,日更是一種堅持,但是最終目的就是把文章寫好,就像現在的我提倡的人生,相對于生命的長度我更在意生命的寬度,若是處在一直對生活不滿意的狀態下能夠活到90歲那么還不如在有質量有追求的生活下活到60歲。
當然這不能隨意的就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一個年齡上。
但是最好的就是堅持與質量不相沖突,那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哪些才是我們該追求的事業跟東西或者人。
我不想因為別人的言語、行為、舉止影響到我自己的心情。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還是要多考慮考慮自己,不僅是現在還有未來,我們總是希望可以過得越來越好,好到可以不被附加因素所制約,至少不被絕大多數因素所制約。
我現在越來越珍惜時間,也覺得時間越來越珍貴,我已經不看電視,很少上淘寶,但是還是沒時間去讀完訂閱的那幾本文學讀物。
閱讀是輸入,有了足夠的輸入與知識,你才可能有更好的更加完備的輸出。即使有的時候你的臆想跟韻味已經到了指尖,但是還是會因為詞窮而受到局限,先天再牛逼,后天也需補給與跟上。
不要讓你的資本變成沉沒成本。
而讓你做出更好選擇的那僅是機會成本罷了。
希望在未來我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會一直寫下去、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