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三國演義,不竟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還有亂世出英雄這句古話,也讓我認為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讀了三國演義,在我的印象里面比較深的人物,也就是曹操了。
? ? ? ? ? ? 曹操的狡詐
說起曹操,其實曹操一生都屬于那種十分大膽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有一次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最后他明知自己已經錯了,在逃亡的路上,見到了,呂伯奢買酒回來還是把他殺了,可以說真的很無情,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但是反過來想想,如果他當時不敢盡殺絕的話,呂伯奢有可能會帶一幫人來追殺他,也許曹操就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了,這樣看來,曹操也許做的是對的,因為他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曹操的奸詐確實很嚴重,剛開始奸詐帶來的只是一時的小利,如果一直奸詐的話,自然就會遭到報應,果然后來董承一伙人想要刺殺曹操,可惜失敗了,后來還是有許多人想要刺殺曹操,但是總因為一些意外沒有成功,否則這位曹阿滿也不會叱咤風云了,這個時候,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可不能太狡詐!
? ? ? ? ? ? 曹操的惜才
曹操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注重人才,他失去了一個呂韋,祭奠的時候,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卻獨哭呂韋,還有他的謀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
在當時那個時候,劉備也同樣惜才,起初趙云并不是劉家的將軍,他卻十分器重趙云,三五次留住他,最后趙云終于成了他部下的人,才使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兩次脫險,還有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送別時劉備在痛哭,而且還要砍掉擋在面前的竹林,后來徐庶,知道才回來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而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范,劉備的惜才,才真的是無人能比啊!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造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就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大戰的時候,袁紹擁有著明顯的軍事優勢,但是袁紹的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他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曹操怎么可能勝的了他,而他卻聽信了一些小人的話,才敗給了兵力薄弱的曹操!
破黃金,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這一切都表現出曹操杰出的軍事才能,還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我認為在三國里面,沒有任何人能及的上曹操的軍事,謀略,政治,勇氣,任何才能集于一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