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說】孩子撒謊,批評,職責,拆穿孩子的謊言,并不會制止孩子撒謊的行為,只會幫助孩子下次把謊言編的更加周全。
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謊言背后的恐懼和不安。不管孩子是出于什么方式,什么原因撒謊,我們家長除了批評教育,拆穿,不妨可以用正面的方式,用有幫助的方式教會他,如何面對自己犯的錯誤,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如此,孩子學會的是如何誠實,如何解決問題,親子關系也愈加親密。
? ? ? ? ? ? ? ? ? ? ? ? ? ? ? ? ? --01
我小時候,是個很會說謊的孩子,
特別是關于有沒有看電視的問題。
爸爸媽媽下班做的第一件事,
通常就是問我“有沒有偷看電視?”
“沒有啊”,我的第一反應都是否認。
“說謊!”爸爸說著,摸摸電視機,“電視還熱著呢!”
于是下一次,我便知道要提前關電視,讓電視降溫,或者在看電視時,用電風扇對著電視猛吹。
“有沒有偷看電視?”
“沒有啊!”
“說謊!屏幕還有靜電呢!”
于是,我知道關電視之后要用抹布擦一遍屏幕。
“有沒有偷看電視?”
“沒有啊!”
“說謊!我關電視時明明是體育頻道!”
于是,我記得關電視前撥回原來的頻道,甚至考慮得更深一層,將音量恢復原樣,遙控器放回原來的位置,擺成原來的角度。
謊言被拆穿三次之后,
爸媽再也沒抓到我偷看電視的證據。
可我有停止偷看電視嗎?
并沒有。
爸爸拆穿我的唯一結果,
是我越來越會說謊了,
我學會了在說謊前,
將所有可能被拆穿的可能性都考慮周全。
也許我之后說謊很少再被父母“抓包”,
但我也失去了讓父母發現問題的機會,
也失去了他們幫助我改正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 ?--02
我自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鐵粉”,
于是也買了一套送給豆豆,
希望他也能像我一樣沉迷在魔法世界,
只是我很少看到他翻看。
有一天,孩子突然跟我說:
“媽媽,我哈利波特都看到第二本了。”
“第二本?是密室那一本嗎?”
“是啊,哈利波特打那個大蛇,
還有伏地魔,還有他那個朋友,叫羅恩的。”
看到孩子一臉“求表揚”的樣子,
以及他為了向我證明而舉出的這些細節,
我的直覺告訴我,孩子在說謊。
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拆穿他,
我想問他更多書中細節,
讓他回答不上來,讓他的謊言不攻自破。
可是當下我卻遲疑了,事后回想起來,
也許是我不想看到孩子因為無法回答而“窘迫”樣子,
也許是我不想看到自己面對孩子的“窘迫”,
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的樣子。
我是孩子的母親,不是他的審訊官,
將孩子逼到“窘迫”的境地,
實在不是一件值得“得意”的事情。
于是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是嗎?書好看嗎?”
孩子回答:“好看。”
我說:“你喜歡就好。書買來就是給你看的,你要是不喜歡也沒關系,媽媽以后給你買你喜歡看的書。”
孩子沉默了幾分鐘,然后不好意思的沖我笑:“媽媽,我剛才騙你的,我沒看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給我們放電影了,我看了電影才知道的。”
“那你騙我干嘛呀?”我依然笑著。
孩子也嘿嘿一笑,去做自己的事去了。
我知道,
他騙我是為了讓我表揚他,
也是為了讓我高興,
有些事,不必明說,我和孩子心照不宣。
我曾經弄丟過爸爸給我新買的玩具球,
手掌大的球,扔在地上會發光,
我不顧爸媽的反對,將球帶去了學校,
然后球就不見了。
回到家,爸爸問我球呢,
我不敢直說弄丟了,只說放在學校。
爸爸說:“那你去學校拿回來吧。”
“我不去。”
“是不是丟了?”
“沒丟!”
“那你去拿回來吧,就幾步路。”
“拿回來干嘛,我明天還玩呢!”
“球是不是丟了?你說實話,我不罵你。”
“我都說沒丟了!爸你別問了!”
如此對話幾次反復,
我站在院子里,面對爸爸的質問,
只有一個詞能形容,就是“窘迫”。
我一面害怕因為自己的丟三落四被批評,
一面害怕如果承認球丟了,
就是間接承認了自己之前一直在說謊,
所以我只能強硬的堅持自己的謊言。
“沒丟就沒丟吧,你去寫作業吧。”爸爸終于松了口。
我如釋重負。
目睹了全過程的媽媽很不滿意爸爸的態度,
認為他沒有堅持拆穿我,
會讓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但我因為爸爸的這一次“寬容”和“放過”,
對他無比感謝,我知道爸爸知道我在說謊,
爸爸也許也看穿了我鎮定面具下的心虛,
但我們父女,彼此心照不宣。
? ? ? ? ? ? ? ? ? ? ? ? ? ? ? ? ? ? ? --03
這世界上,有從不說謊的人嗎?
我認為沒有。
有研究表明,
兩歲幼兒中2%的比例會說謊,
四歲孩子中說謊的比例高達90%,
年紀越大,說謊的比例越高,
到12歲,幾乎每個兒童都會說謊。
但當孩子到16歲,
說謊的比例就會下降至70%,
孩子開始學習運用成人世界“善意的謊言”,
以避免傷害別人的感受。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
小時候會撒謊的孩子,
長大后未必就會作弊或詐騙。
說謊,
不過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一個過程。
并且還有研究表明,
越聰明的孩子越會說謊,
這代表孩子擁有同時操控多項大腦處理訊息的過程,
所以才能編造出可信度更高的謊言。
因此面對孩子的謊言,我們大可不必焦慮,
甚至將孩子的謊言,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給孩子貼上“小騙子”的標簽。
“謊言”,其實是孩子的一項必備技能。
網上很火的英國小學生守則,我一向要豆豆牢記。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與陌生人說話。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10.壞人可以騙。
尤其是最后兩條
——“不保守壞人的秘密”和“壞人可以騙”,
實在比我們經常教孩子“不要說謊”要高明的多。
相比簡單的“不要說謊”四個字,
我們需要做的,
是給孩子講明誠實的重要性和撒謊帶來的壞處,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
自然會培養“能說謊”的技能,
也會慢慢改掉愛說謊的毛病。
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
孩子說謊,一定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也許是因為做錯事,怕父母責備?
也許是為了討好父母老師,以求得表揚?
也許是為了偷懶不想上學,所以裝病?
也許是孩子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說謊,
只是我們誤會了,認為他在說謊。
不管哪一種原因,
拆穿孩子的謊言都不是最終目的,
我們的目的是與孩子建立互相信賴的關系,
讓孩子愿意跟我們“說實話”、“說心里話”。
所以面對孩子的謊言,我們需要做的,是以下幾點:
1~
以身作則
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
——不要用“謊言”教育孩子“不要說謊”。
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
比對著孩子說一百遍“不要說謊”都更有效。
經常失信于孩子的父母,
如何要求孩子對自己誠實?
如果因為客觀原因,
導致確實無法兌現對孩子的“諾言”,
也一定要向孩子說明原因,
求得孩子的原諒,并對孩子做出一定補償。
2~
不貼標簽
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是“說謊精”,
而是父母貼標簽的行為把孩子變成了“說謊精”。
同樣“貼標簽”的行為還有: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愛撒謊!”
“你這么小就學會騙家長,將來得變成什么樣!”
“你連爸媽都騙,還有你不騙的人嗎?”
久而久之,
被貼上“小騙子”標簽的孩子,
很容易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認為“反正你們都認為我愛騙人,
我說實話你們也不相信!”
到那時再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可就很難了。
3~
寬容傾聽
孩子愛說謊,絕大部分原因,
都是怕受到責罵。
寬容的父母,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在發現孩子做錯事時,
不要上來就指責、埋怨,甚至叱罵,
試試心平氣和地傾聽孩子心里真實的想法,
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然,孩子就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也有很大可能會再犯,
我們要接受這樣的結果,
告訴自己所有孩子都是這樣的
——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時刻面對自己的“失敗”,
并不厭其煩的重頭再來的過程。
4~
接受缺憾
很多時候,
孩子說謊,也是因為太愛我們,
怕自己的錯誤和失敗,會讓父母失望,
所以寧愿選擇用“謊言”去掩蓋。
我們經常忙著教育孩子去“成功”,去“爭第一”,
卻忘了告訴孩子“失敗”也沒有什么不可以,
“倒數第一”也沒有什么值得丟人的。
我們只要努力了,
就算結果不完美也沒關系;
這次沒有努力,
下一次我們繼續努力就好了。
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么,
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不會少半分。
我們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孩子,
我們只需要你,就夠了。
面對孩子的謊言,我們能做的有很多,
而“拆穿”或者“不拆穿”,
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文:豆豆的小后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