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掙了那么多年,結果還是窮

限制自由的兩樣東西,金錢和情感

我們的金錢就像泳池中的水一樣,匯集起來形成了資金池。資金池和游泳池類似,兩相對照,可以發現許多關于財富的哲理。

泳池的水質非常關鍵,若是等水臟了才換,恐怕沒人愿意再上門;若隔幾天就將所有水一次性換掉,成本又太大。因此一般會采用補水的方式,每天放出一些水,同時放入一些水,如此循環維持水質。

資金池的流入和流出就是我們的收入和開支。泳池的特性能讓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資金池的流動則有三種類型,其一是收大于支(A),其二是收支平衡(B),其三是入不敷出(C)。A類人越來越富,C類人越來越窮,B類人介于兩者之間,會因收入和支出的變動衍變成A或者C。

資金池的三種類型

絕大多數人的收入較為單一,與此相對的開支卻種類繁多。人們一般只有一份工作,日常需求卻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吃飯,要買衣服,要看電影,還要旅游等等。欲望無止境,只有野菜的時候,想要饅頭,有了饅頭,想要喝酒吃肉,還想備足酒肉去遠方旅行。這就是為什么收入提高了,依然存不到錢的原因。5000元是要比3000元多出2000,但真正重要的是你能留住多少。內森·邁耶·羅思柴爾德有句話說得好,“獲得巨額財富需要有極大的膽識和謹慎,當你一旦擁有大量財富,則需要有十倍的智慧來留住它”。留住財富的智慧就在于增加收入、縮減開支,即人們常說的開源節流。

一、開源,掙得多才是硬道理

大多數人的收入來源于工作和事業,收入單一不怕,怕的是少,一時少不怕,怕的是一直少。將本職工作做出色始終是開源的上上策,許多人就是想著通過其他方式增收創收,結果將原有的工作和事業耽誤了。人需務本,不務正業兩頭空。你是參加高考的學生,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將知識點學扎實考個好成績就是盡本分;你是跑業務的銷售員,就不要搞得像個職業投資人似的,時不時打開股票軟件,看什么K線走勢圖預測未來股價。(對了,不要侮辱真正的職業投資人,他們不會天天盯著分鐘走勢圖,錢能這么盯出來,股民恐怕是最富的一類人了。)

喜歡十字繡的外科醫生 / 解雇原因:作品粗劣又俗氣

近年來中國崛起,但凡有點錢的都在炒股,股市從2014年底開始熱起來,有人在朋友圈聲稱投資業績已超過巴菲特。還有一次,幾個人在聊股票,一保安沖上去說,“南車和北車我都買了”,興高采烈的。過了不久,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如廣大股民所愿,合并成中國中車,又沒過多久,就有報道某人高杠桿重倉中國中車導致破產,丟下妻兒跳樓自殺了。接著上證指數從5000點跌到3000點,網上跳樓的謠言到處都是。我不知道是否真有那么多人跳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錢沒那么好賺,我也留意到自詡股神的人銷聲匿跡了。

總有人會告訴你,最近哪只股票漲得比較好,某項理財產品收益有30%,他們很熱心,生怕你沒賺到錢。不要理會他們,專心將自己本職工作干好,多動動腿跑點客戶,少搗騰為數不多的錢去和幾千萬人博收益。舍本逐末往往雞飛蛋打,提成和職業晉升才是穩打穩賺的買賣,踏實做事投資自己的長期收益,遠遠超過漲停板。

二、節流,省下就是賺到

開支分為不可控和可控兩部分。人有旦夕禍福,像遭遇偷盜和車禍這樣的小概率事件,超出我們主觀意志的控制范圍。一旦發生意外,往往需要一筆錢,這就是節省的好處,真有急用,拿得出錢來。人都要吃飯喝水睡覺,王進喜雖為鐵人,仍需三餐飽腹才有力氣,為了維持正常生活,這些開支必不可少。將不可控和必有的開支除外,才是真正可以節流的部分。

省錢的精髓在于合理控制欲望,欲望就像沼澤,愈走陷得愈深。如果你不能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的收入猛增,也不要一下子將所有想要的東西都買回來。區分“需要”和“想要”非常重要,購置生活必需品,節制購買非必需品。人類發明了電報,于是放棄了飛鴿傳書,發明了電話,電報遭到遺棄,如今智能手機的功能更炫更酷,人反而變得更加煩躁焦慮。任憑世事變遷,不幸福的人依然不幸福,不快樂的人依然不快樂。幸福不是安裝幾個新的應用就能獲得,快樂也沒那么廉價。

省錢難還在于開支繁多不易厘清。記賬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大學期間,我將日常開支記錄了兩年,小到打開水的兩毛錢,結果發現許多不必要的支出。開支多不怕,怕的是多余的開支,偶爾多余的開支不怕,怕的是一直有這樣的消費習慣。浪費就像壓箱底的衣服,悶聲不響地吞噬財富。你可以試著記賬,隔段時間再回頭看看當時的消費,下次掏錢時自會冷靜理性一些。當幸福和快樂的焦點從外物轉由自身,內心真實殷切的一面便會顯現出來。

三、不要忽略資金池本身,利用所擁有的錢創造更多的收益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對財富創造有精辟的觀點:“無財作力,少有斗智,既饒爭時”。意思是說,沒錢的時候賺錢靠體力,隨著錢逐漸增多,賺錢的方式應轉向依靠智力和對時機的把握。

一開始沒錢,我們為錢工作。開源節流后,資金池會增大,這既是辛苦之后的成果,也是我們轉變賺錢方式的籌碼。錢本身就是一種資源,當擁有一定的錢,就要讓其為我們工作。

怎樣讓錢為我們工作呢?

老板不會讓你在上班時間睡大覺,你也不要讓你的錢閑著不動。錢躺在銀行中睡覺,產生的利息往往不及通貨膨脹所造成的貶值。流水不腐,泳池中的水若不循環,水質就會變差。資金池中的錢亦如此,不斷流動才能產生價值,才能創造額外的收益。

花2元買彩票中500萬,這是額外收益,而且數額巨大,但這種收益并不持續,具有較大的偶然性。你花錢上寫作培訓課,幾年過后出版了暢銷書,多次再版,每次再版都可以獲得一筆版稅,這樣的收益稱為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所謂被動收入,就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

假如被動收入超過日常所有開支,我們就可以不用工作了。這并不是沒有可能,現實世界中有那么一群人,不用看領導臉色,隨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擁有人人向往的財務自由。事實也是,金錢在某種程度上限制著我們的自由。人之所以要工作,是因為工資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工作就像挑水,挑一桶才有一桶,不挑就沒水喝。

但人終究會變老,不能一直工作,要退休,還要養老。所以,為了年老時不為缺錢發愁,單靠工資收入遠遠不夠。每個人都需要在年輕時額外付出一些努力,打造被動收入。這并不容易,付出意味著你要抵制生活中許多其他的誘惑,你要少看許多綜藝節目,你還會因為過程中的艱難困苦而退縮。你要明白的是,一次次廢棄的稿子和無數絞盡腦汁的夜晚,并不是虛無,這些努力和時光是在搭建一條“自來水管”,一旦成形,無須費心費力,水會源源不斷。你還要知道,年輕時你擁有旺盛的精力和足夠的時間,而老了并不擁有。更重要的一點,年輕吃不了的苦,老了更吃不消。

四、錢往有信用的地方流動

銀行能吸納廣大儲戶的錢,憑借的是自身或國家的信用。銀行最終決定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是基于對其信用的評估。許多人誤以為信用是銀行賦予的,但事實恰恰相反,信用是自身擁有的東西。一個人有信用,或許是因為其擁有的資產和實力,或許是因為良好的個人品行。銀行愿意向你發放白金信用卡,是鑒于你的實力較強、征信良好;別人愿意將錢給你,是相信你會一分不少的歸還。

比錢更值錢的,是你的信用,你就是錢。朋友信任你,你在困難的時候才可能得到他們的幫助;領導信任你,才會將更重要的事務和職位交予你;客戶信任你,才會長期與你合作。所以,不失信于人,做個有信用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暫時沒錢沒關系,積攢經驗和人緣,不要為了錢昧了良心,泳池一旦變成一槽臭水,沒人愿意在里面游泳。

讀到這里,你會發現文章在開始部分提及了沒錢的原因,其余大部分在談創造財富。是的,存不到錢不外乎幾點,創造財富的反面即是貧窮:

【1】工作不努力或荒廢主業,導致掙錢不多;

【2】欲望太多,購買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

【3】資金閑置,不知打理;

【4】缺乏信用。

梵高死后雖有哀名,但生前的窘迫并不像畫作《向日葵》那般美好。

貧窮不須過多的解釋,你有更多需要變得有錢的理由。


題圖:Hudson Christie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