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20170725-一切都是自傳。

一、一切都是自傳。

一切都是自傳的意思是,每個人講的故事都是在說他自己。每位作家最感人至深的小說,很大程度上像是他自己的傳記。

例如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就是取材于他自己的人生,女主角綠子的個性和他夫人陽子是一樣的。他小說里的年輕人很多有自殺和精神控制的表現,就像身體里被別人裝了一個什么東西,也許是因為他見到很多年輕人自殺的現象,對他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小說里“井”的比喻,也跟作者本人的思維有關系。

圖片發自簡書App

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作品《飄》更像是一個自傳。書中的女主角斯嘉麗就是米切爾自身形象。兩個男主角,白瑞德和艾希莉,也取材于米切爾的生活。艾希禮是他初戀的投射,而白瑞德反映他丈夫的形象。書中多次提到的一團迷霧,可能是代表斯嘉麗潛意識的迷霧,也許是人生的迷霧,人性的迷霧。

心理學,能幫我們看清楚這迷霧或這口井到底是什么。

二、人生腳本。

心理學家會用不同的路徑研究人性的迷霧,埃里克·伯恩提出了人生腳本的概念。他認為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形成的人生腳本,像是一個人生劇本一樣,有開始、展開、高潮、結束和尾聲。如果沒有很深的去認識自己的話,我們并不知道這腳本是什么,只有當它真實發生、展開以后,我們才會知道。

如果你多了解那些你喜歡的作家、導演和演員的人生,就會發現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人生,是互為影子的。那些最大得人心的角色和作品,最出彩的片段很像是創作者的自傳,之所以會打動人,是因為這是人類共同的故事。那些偉大的導演和小說家知道,他們創造的故事必須從自己的潛意識深處發出,才能打動受眾。比如宮崎駿《千與千尋》中河神洗澡的片段,就源自他幼年時一條河的記憶。

周星馳作品的共同點是,一個小人物,被人踐踏,被人瞧不起,后來經過奮斗,成為神一般的存在,這就是他的人生腳本。他是在潛意識驅動下,構建的這樣的劇本,也是我們很多人共同的人生腳本,所以大受歡迎。

我們在欣賞電影,電視和小說時,被其中的故事深深打動的時候,別把它當做一個簡單的娛樂,需要問問自己:為什么這些故事觸動了我?難道是因為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切都是自傳,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講的故事,都是在說他自己。譬如每一位作家最感人至深的小說,在很大程度上都像是他...
    付劍飛閱讀 450評論 3 0
  • 愛情也是一種搏弈。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從相識到相知、相戀,就是一個不斷彼此認知、不斷調整,最終走向平衡的過程。 在這...
    一世愛情閱讀 4,125評論 1 13
  • 英文部分及圖片來自“經濟學人”雜志。譯文是個人學習、欣賞語言之用,謝絕轉載或用于任何商業用途。本人同意簡書平臺在接...
    開心果兒92閱讀 56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