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會發展,我們能夠發現世界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廣。自己一直試圖通過總結,發現更多的可能。
有時候,總會有人好奇為什么有些設計師能源源不斷找到靈感創意。其實很簡單,他們時時刻刻都以好奇心吸收著新的觀點,通過看書、觀影、亦或者其他方式。并用各種方法記錄這種體驗的過程,久而久之,他們也變成了有趣的創意人。
以下是自己4月看過的好書籍、好影片以及好物分享。判斷他們是否好,標準很簡單,能不能給你原來的世界觀帶來新的視角,如果能,對于你而言,這東西就是好的。
書籍清單:
《問題解決實驗室》
用“設計觀點”來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原來這么有趣!
在書店偶遇的一本書,主要是對作者佐藤大感興趣。特別是書名,已經被我引用到講演的篇章里。
厲害的設計師都有一個特點,能通過對話了解到對方真正的訴求。就如同老中醫,能一語點中患者的癥結。而所謂的好點子,不過是切中使用者需求的良方而已。而做到這點不僅僅是熟背設計守則,更重要的是以不同的視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職人志》
52位臺灣頂尖手藝人的故事
原來的臺版書,是本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用樸實的繪畫記錄著臺灣職人(職人即傳統手工藝人)的堅持。
如同簡介提到,本書作者,兩位對傳統手工藝神往已久的90后設計系臺灣女孩,畢業后沒有忙就業,而是在老師鼓勵下花一年時間尋訪隱藏在臺灣各地的老手藝人。選取52種代表性行業,52位老字號傳承人,以民國舊報紙+手繪的新形式,記錄下正在凋零的傳統手工藝之美。
有時候,回想自己,真的很佩服她們。小小年紀就能追尋內心,做出一套這么動人的書籍作品。匠人匠人,應該如同書中的職人般堅持,也同樣如同書籍作者那般守護著這股子堅持。
《了不起的未來筆記術》
不用依賴記憶、不會腐朽過時」的筆記
我承認我是被標題吸引,作者小西利行,原來曾經看過他的作品《大象消防員帕爾》、《高效人士用超級筆記術》。
筆記,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使用的東西。居然還能這么想和這么寫,令人感到意外。更進一步,這本書更將筆記與創意捆綁在一起,創作出黑白三角筆記,這套理論我已經實踐到自己平日的講課里,確實能產生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旅行與讀書》
在杭州時,書店推薦位偶遇的一本書。當時沒舍得買,最后看到KINDLE有折扣入手的書籍。
其實這是本沒有看完的書籍,約莫只閱讀了1/5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經歷不夠,還很難理解書中記敘的內容。當然,理解不了不一定不好,同樣,理解明白也不代表好,個中的關系,我覺得只要你能從中窺視到自己從來沒想過的觀點,那便是極好的事情了。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
簡體書名《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似乎我更喜歡繁體書的譯名,至少我對這個名字有閱讀的興趣,反之,求學記這個名稱未免顯得過于無力和蒼白。
故事的結構很簡單,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在陸續生了5個孩子、全職工作的同時,到哈佛留學兩年,還出了本書。就是如此簡單的故事大綱,卻能從行文中看到都市人如何掌握時間管理、知識管理、目標管理以及積極心態的實踐操作指南。
現在自己回想起來,最充實的時間,就是在全職工作時,考取了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出版了自己的書籍、生了個孩子,基本都擠到同一時間完成。
確實,掌握好時間分配,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辦到,而且可以辦到很出色。
《狡猾的讀書法》
改變學習順序,我從大學落榜生變王牌律師
不算很厚的一本書,作者佐藤大和就如同副標題介紹,原來是個落榜生,怎么變成還不錯的人物的故事。
里面有種方法是『先看答案——看題目看答案——看題目答案和解說』,這是標準的應試教育快速通過的思路。
以前確實沒有人告訴過我們,考試可以這么來。往往我們的方法是通讀書本,做習題,做模擬題,這樣做雖然基礎會顯得牢固,不過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考的不好,挫敗感還極強。
如果你對如何快速學習很感興趣,不妨讀讀此書或這個作者的作品,有時候仿佛能給你打開一扇大門。
影片清單:
《抽象:設計的藝術 /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值得推薦給每個人看看,不管你是不是設計師。其實設計有時候,不光光是設計師的問題,你的眼光約接近高水平美感,得到的結果就會越好。
這個之前已經通過一篇推文介紹,就不再詳細陳述。
《乘風破浪》、《六弄咖啡館》、《誰的青春不迷茫》
為什么要擺在一起,有時候,就如同做同一系列的設計,能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同一個主題。這個感覺很棒,同樣是青春的話題,怎么去用視覺陳述?是從什么方式講這個故事?怎么講,給人感覺不假?哪些點能觸發觀眾的情感?
諸如此類思考,往往從同一素材,不同角度切入時得到不同的思考。
就如同如何讓設計保鮮,其實從看電影這個習慣,就能窺見這個奧秘。
《追兇者也》、《看不見的客人》
同樣的主題式閱讀,能從中外兩個觀點查看懸疑片的處理手法。
如果換作你,你會怎么思考?僅僅只是看到片名時?怎么構思這個故事,讓需求方為此買單?
好物推薦
油漆筆
4月是清明節,以往我們掃墓都是用毛筆和紅色油漆,一般,一個碑文重新上漆需要0.5~1小時。這樣做效果還不是很好,往往因為每個人對毛筆熟悉程度,以及碑上字體太小的緣故,導致紅漆涂抹不均勻,甚至出界。
那么,其實作為設計師,仔細想想這是不是一個可以改進的問題?用什么辦法可以改進?
有時候想想,生活真的處處是設計。其實你只要將毛筆變成硬頭油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思維的定式,試著多想想,是不是會有更好的辦法等著我們。
智能體脂秤
2017年一直在疾步走,或者跑步。包括平時飲食的注意,身體各項水平終于返回正常的水平。如果感覺直覺力不是很夠,體脂秤是個好選擇。能時刻監督你身體各項數據,隨著年齡增大,越發覺得除了設計,還有身體和遠方。
樂高 Classic經典創意
很簡單和普通的一套樂高,突然推薦是因為看了《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后,發現其中一位設計師很喜歡用這套工具構思創意。
如果要用樂高,越是非固定形態的樂高越好,這很像實體版的C4D,模型就只有這么多,如何組合出很棒的創意,全憑自己。
總結:
每個月都自我總結,其實都是在尋找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每個月似乎都能找到全新的視角,可能是通過一本書、一部影片、一個生活物件,一種**等。
不限于擁有什么,而是不斷打破自己,設計不是一直在做類似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