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歸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家鄉到合肥,堵了一個半小時的車,最終從返校的高潮中全身而退。走在校園的小道,感受夜風清涼地從頸窩處刮過,只感到一陣異鄉的涼薄。從尚未消散的春節余溫中幡然醒悟,心中不免升起一抹淡淡的凄涼——2017年,也許只能回一次家鄉。

長大之后,漸漸感受到我家和別人家的些許不同,最典型的便是姐姐回家的次數。雖在不遠的蕪湖讀書,但她念大學之后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那些年我尚在象牙塔里讀著無憂書,只知道姐姐暑假寒假在不停地打工。直到滄桑爬上了她的面龐,我也從象牙塔里走了出來,她已經可以拿出自己賺的錢孝敬父母,我卻仍然花著父母的錢,不知世事。

像是一種罪過。

2017年,她研一,我大一。

家里在破舊的老車站租了一個小車庫開了一間面館,是我高考之后的事情。媽媽每天六點離家,二十點歸來,一天也只能做來三四百生意。

寒暑假我因懶惰找借口不去店里幫忙,直到開學爸爸把大把的鈔票塞給我,我才心生愧疚,頓覺此生最對不起的便是我的一雙父母。近了,只覺得聒噪得煩人,處處管著我,不讓我隨心所欲;遠了,卻是思念刻骨,一想到屈指可數的回家次數,更是害怕得緊了。

我常常試圖參悟姐姐的想法——她不想家嗎?

這是我家的傳統,亦是我姐開辟的先例。但很多時候我很羨慕別人——

媽媽為她們洗衣服,爸爸會因為擔心送她們來學校,周末還可以回家,沒事能煲上幾個小時的電話粥。

我的父母太忙了。

我高三之后父母就不再做一切服務于我的事情,我需要洗全家的衣服,還有其他的一些家務。這些都還不夠,直到我離開了家鄉,從去年九月份開始,拿著父母給我的錢,過起了自己的生活。我感受到自己正在脫離原本的軌道,靈魂連同身體,離開了我曾經停駐了十八年的地方。

我離家了,并且心也越來越遠。

其實我最怕的不是這一次分離,而是此后的無數次別離。每一次分離都會拉開一點心的距離,無休無止,細思極恐。

行走在校園里,我并不敢想太多。

2016年底,是跌入黑色期末周后的重生。我拉著行李箱滿心歡喜地回了家鄉,安靜清澈的小鎮,是我心中最美的模樣,父母和家里一切依舊,只不過很多東西都落上了灰塵,昭示著些許頹喪氣息。

我家是三層樓房,12年底花了五萬塊左右建成的。爸爸前省后省,連小工都沒有請,所有的親戚一齊上了,不論男女。只不過豆腐渣工程很快就顯現出它的弊端,一年之內,家里的燈、開關之類的小設施基本都壞了一遍。家具用的還是八十年代的大紅漆木料材質,因此家里顯得尤其空曠,再加上母親一直待在店里做生意,父親有時間也去幫忙,家里便無人打理。等我和姐姐歸家,已經連鍋都沒有了,房間里的凳子都坐不得。

我時常在朋友間開玩笑,高考之后就被父母五花大虐,家里已再沒了我的位置。我的生活費永遠少得可憐,室友經常用一種“你還活得下去嗎”的眼神看著我。而我卻也沒讓我吃苦,死皮賴臉再多要些錢來,花天酒地,回家少不得三個人一頓說。

曾經認為大學就是脫離苦海的時候,從一座小鎮奔赴另一座城池,將自己的余生托付于它,下半生便在這兒摸泥打滾,怎么著也能混出個名堂來。所以很多人都想去大城市,好發展,門路多。

而事實上,這座城市時刻冒著黑煙,天空灰暗,不停向你灌著大顆粒物質,卻也沒看到什么繁榮的商機。它讓你思念家鄉的藍天和白云,清澈的風還有流動的水,以及最讓你懷念的染有植物清香的清新空氣。這一切都讓你脫口罵娘,懷疑起自己IQ來。

很多事情只有當你親身經歷,你才能得出最切實際的感受。但人生不可能重新來過,從高考的選擇,到這些反復無常的離歸,一樣都不會少。

大一上學期的五個月,我在學習的同時,父親拿著小面館賺的錢,將樓上的房間裝修好,并且大手一揮,添了兩張席夢思大床。我至今仍然記得小時家里拮據,一直只有一張席夢思,父母將那張床讓出來,給我和姐姐睡,他們就睡原先古董一樣的木床,一個轉身都會吱呀作響。

我終于迎來了和姐姐的分居歲月,但這一切卻沒能讓我開心起來,盡管從小就羨慕別的小孩能有自己的房間。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大床、自己的衣柜,卻在居住不到一個月之后,就空了出來——

因為我帶著我的行李,奔赴了另一座城市。本就沒什么衣服,大大的衣柜里,已經再沒什么東西。

想到再回時已是今年年末,又一年春節,興許白雪皚皚,興許艷陽高照,不知家鄉是否會是另一番景色,只知再回時定又是一層灰。

這便是我家的傳統了。離家之后,父母再沒什么義務為我做些什么,他們只選擇不停地賺錢,不停地賺錢,然后將這一生心血灑在我的身上;離家之后,我再沒什么理由勤快地回家了,我若沒有功成名就,只為貪戀舊地的一片溫暖,便只是花著父母的錢,續著自己的命罷了。

我時常不堪父母還有姐姐對我的惡言相對,卻不知這些都是對我行為上的考量和警示。

每一次因為父親對于金錢上的吝嗇,我都會舉止惡劣,姐姐卻說,你憑什么拿這些錢,你做過什么?

我沒有做過什么,在這個家里,現在我是唯一一個坐享事成的人。

現在我在另一座城市,過著一個人的生活,思起這個關于“離歸”的話題。恰好在16年末,17年初,我經歷了一場二十歲的離歸。

我不知道人生會朝那個方向發展,我是否會如我所愿頂天立地。我只知道我會從現在開始努力,用父母給我的第一桶金,養活自己,然后不卑不亢地走下去。

離歸一夜千里,或北上,或南歸。若心相遠,只愿心相連。

便不負這一生罷。


? ? ? ? ? ? ? ?20170214 23:15
? ? ? ? ? ? ? ? 寫于合肥師范
? ? ? ? ? ? ? ? ? ? 柏什錦筆


本文和圖片版權?僅歸我個人所有,勿轉載。如有合作或征稿意愿可私信同我本人協商,非誠勿擾。


? ? ? ? ? ? ? ? ? ? 版權?柏什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