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去年開學那會兒,我對于課外閱讀還沒這么重視,可以說是有機會就看,沒時間就忘記了。后來我有分析過原因,原來我把閱讀排到了睡覺前!這樣一來,有時候晚了就不得不舍棄或縮短時間……于是,我在時間安排上把閱讀調整至做完作業后,大概是5:15左右,就可以開始看書啦!
從寒假至今,每日都保證至少20分鐘的課外閱讀,當然隨著這個習慣養成,現在的閱讀量已經增加了。
如果說這樣的課外閱讀是泛讀,那么還得搭配一下精讀,對吧?于是每日都會有一次閱讀理解訓練,也是寒假至今,已經做到了第二本。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探索“如何讀”和“如何做題”,漏題、圈重點以及一些不理解的概念,比如昨天的把字句轉換被字句……我一直覺得應試是一門技巧,所以這個也需要配合訓練,反復的練習就可以提高這個能力。而且本身這也是一次閱讀呀,只是讀的比較“貼合應試”。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么嵌入式閱讀就應該做到“見縫插針”對吧,所以每天晨起的鬧鐘沒有了,轉而替換為“喜馬拉雅電臺”。一早就捧著手機聽故事,從最初的《貓武士》到最近的《歪歪小學》,這個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當然,晚上刷牙,泡腳時候,這個也可以繼續……
閱讀習慣就這么不知不覺中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