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一毫的懈怠,都是對青春的辜負

1.

讀過王小波的人大概會知道這么一段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

不管積極還是消極,王小波的句子讓我觸摸到了生脆鮮嫩的二十歲。在這樣的年紀面前,一切都是可愛的。二十歲的時候,生活還沒把你逼到夾縫里,這時多在幾條跑道上流連,到田壟上走走,哪怕調皮搗蛋挖幾個地洞玩兒,都是稍縱即逝的愜意。

說我們任性也好,幼稚也罷。二十歲的人生,本就應該學著嘗試新事物,學著冒險,自由如風,闖蕩成長。初生牛犢般的帶著堅強的心和渴求的雙眼,披荊斬棘,哪怕沒有路,也可以用雙腳踏出一條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那天和一群年紀相仿的學長學姐討論idea,說到“年輕人三分鐘熱度”這個話題。

滔滔不絕講了很多,得出的結論是:“我們這代人要的,都是暫時感興趣的東西啊。”

比如,我們會為了一個盎然的周末一時興起買臺烤箱,認真用蜂蜜刷好雞翅漂亮地擺盤,然后靜候十幾分鐘在“叮”的一聲后,將它們一掃而空,吃完還吧唧吧唧嘴,好像從沒吃過烤翅似的。

我們會突然間對“生活在別處”的心情格外向往,在網上重金買下整套lonely planet,在書架上蔚為壯觀地碼成一排,午夜夢回的時候都在想象,接下來要去哪里呢?

我們會在無數個通宵的夜晚里對著臺燈發呆,想著如果當初不那么堅持自己的執念,是不是會好過很多?于是打開各種求職網站按照自己當下的心境去找尋其他心儀的職位。

也許,對這些看起來不靠譜的種種,我們到底還是會錯了意,把本該放在重要位置上的熱度剝離,卻只對這“三分鐘”耿耿于懷。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可是日常的“三分鐘”你真正理解了嗎?嚴格說來,正是有這些“三分鐘"場景的存在,我們才真正意義上有了“不一樣的煙火”。

即便烤箱至今只被打開過這一次就丟在角落攢灰,即便后來一次都沒有過“生活在別處”,即便關了瀏覽器后還是無奈地選擇繼續刷夜加班著,但只有這樣的場景,才令我們的生活有了那么一丁點可被期待的理由。

無論是性價比極低的一次燒烤經驗,是曾有過的一千萬種逃離的設想,還是忍無可忍的工作窘態,我們都不可免俗地在那一瞬間獲得了別致的快感,縱使這種心境或許難以再次被取得。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小時候怕別人說自己愛表現,想做班長也不敢舉手報名;大學里有喜歡的男孩子,遇到情敵一個勁兒往后縮,總是安慰自己,他如果真的喜歡自己一定不會走;工作時得到一個很難得的出差進修的機會,別人說你讓給我吧反正你資歷淺,你就真的讓了出去......

可你管理能力很棒,你為什么不試試?

你人好性格棒,你為什么覺得比不過?

你能力佳責任心強,為什么不主動請纓?

就像前幾天有一個學姐說,她本來獲得了一個參加進修培訓的機會,但是一個名額有兩個候選人,她不想自己讓別人覺得自己愛出風頭,也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有心機,就表現地很平靜。

可是你這里只管心靜如水,結果名額被另一個積極表現的女孩拿走了。

她超級后悔。

怪誰?

有時候就是要這樣積極主動一點。

如果說那個女孩子的機會是“搶去”的,那我們有時候還真的要主動地去搶一些事。

你以為很多事情,你想要了,就真的有人給你送到眼前來。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又哪有那么多你肚子里的蛔蟲。

你想要的東西,你自己都不去爭取,真的,誰會去在乎你。

像很多武俠劇里的武林高手,動不動就被人冠上了天下第一的稱號,自己還表現出一副我很不care的樣子。但是,真正不在乎,下次替別人打抱不平展露身手的時候,麻煩大哥留一個化名。說什么不在乎,也不要騙自己。

為什么很多人會喜歡《歡樂頌》里的曲妖精,因為她敢搶,甚至敢壞那么一丟丟。

曲妖精活成了很多女孩子活不出來的樣子——

屬于我的我就要去爭取,

不屬于我的,我也要努力去試一試。

我們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生得她一樣的嬌蠻任性,也沒有那種小聰明和小詭計。但是該抱在懷里的,別那么輕易地拱手讓出去。

自己那么想要的東西,就努力去爭取,這才是二十幾歲的我們該有的態度。

所以,二十幾歲的年紀,哪怕有有劍未佩妥,出門已是江湖的尷尬,也請像個冒險家一樣去闖吧。寧愿一成不變地守著現在的一畝三分地,若真的能夠安心自得倒也好。怕的是,既不滿足,又憚于改變,久而久之,或牢騷滿腹,或負能量滿滿,或眼高手低只會指點江山卻沒有真材實學,或唯唯諾諾從內心就鄙視自己。更何況,二十幾歲的我們,有幾個人有一份自己滿意的”一畝三分地“呢?

我很喜歡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塵。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生活迎頭痛擊,無論最后結果怎么樣,我們都能驕傲的說,我沒有懈怠和逃避,更沒有辜負我的青春。

歡迎你和我一起,成為敢爭敢搶,敢做敢當的年輕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