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uzesheng
·ISO和焦距是什么?
要說什么是ISO還要從傳統膠片相機說起。
ISO稱作為感光度,它是衡量傳統相機所使用膠片感光速度的國際統一指標,其反映了膠片感光時的速度(其實是銀元素與光線的光化學反應速率)。
而對于現在并不使用膠片的數碼相機來說,其成像原理是通過感光器件CCD或CMOS以及相關的電子線路感應入射光線的強弱來進行成像的。
為了與傳統相機所使用的膠片統一計量單位,這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在數碼相機中ISO同樣也反應了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
相信焦距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可是您能具體指出哪段距離是焦距嗎?
其實焦距是指從鏡頭的光學中心(主點)到成像面(焦點)的距離。
此距離越長,則越能將遠方的物體放大成像;此距離越短,則越能拍攝更寬廣的范圍。
下圖僅采用單枚透鏡進行說明,但實際上鏡頭的光學中心面由多枚透鏡結構決定。
·ISO作用:改變傳感器的感光速率
在傳統的膠片相機時代,我們可以因拍攝環境亮度的不同來選購不同感光度(ISO)的底片。
例如:一般晴天環境可使用ISO100,陰天的環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臺,演唱會等環境可用ISO400或更高感光度數值的底片。
到了數碼相機時代,雖然我們用CMOS或CCD取代了傳統的膠片,但是ISO這個概念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我們現在依然使用ISO來代表相機感光元件的的感光速率。
感光度ISO在相機中一般分為這些檔位: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600等,有些相機還能作1/2或者1/3級的設置。
在數碼相機中感光度ISO的大小代表著感光元件對光線強弱的敏感程度,當ISO設置的越高,感光元件就對光線就越敏感。
這樣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提高ISO來保證我們的快門速度。
比如在體育攝影時,當環境光線不足,然而我們又必須要保證使用很高的快門速度來抓拍運動員的瞬間動作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通過提高相機ISO來實現曝光的準確。
這樣描述顯得有些抽象,讓我們先來通過一組在暗光環境里拍攝的照片來具體說明,拍攝照片時我們使用的是手動M檔,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保持不變,只是改變相機的ISO。
焦距:50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64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總結:
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對光線越敏感,所拍照片就越明亮,噪點也就越多。
ISO感光度越低,感光元件對光線越不敏感,所拍照片就越暗,噪點也就越少。
焦距是何物?
焦距是指鏡頭光學后主面到焦點的距離,是鏡頭的重要性能指標。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當對同一距離遠的同一個被攝目標拍攝時,鏡頭焦距越長所成的象越大,鏡頭焦距越短所成的象越小。根據用途的不同,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幾毫米,十幾毫米的,也有長達幾米的。
對于我們現在常用的單反相機(以全畫幅24×36mm為標準)來說,通常把焦距分為超廣角、廣角、標準、中焦、長焦和望遠。
一般來說,24mm以下可以稱作超廣角也就是俗稱的"魚眼鏡頭",24至40mm為廣角,40至55mm是標準鏡頭的范圍,55至135mm是中焦,135至300mm是長焦,而300mm以上就被稱為望遠鏡頭。
那么不同大小的焦距在拍攝時都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下面我們就先通過一組圖片來說明,所有圖片在拍攝時相機位置都是固定的,只是改變鏡頭焦距。
焦距:200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35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6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4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看了上圖相信大家都已經對焦距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了吧。但是為什么不同的焦距拍出照片的效果截然不同呢?
·總結:
焦距數值越小,能拍攝越廣的范圍
焦距數值越大,能拍攝越遠的物體
·如何調節鏡頭焦距
當我們拿到一枚鏡頭時。會看到鏡頭上有各種各樣的參數,以及鏡頭上的兩條黑色調節環。
如下圖所示:
18-105mm表示鏡頭的變焦范圍,長焦數值除以廣角數值就是該鏡頭的變焦倍率了。
比如這支焦距為18mm-105mm的鏡頭,將長焦數字÷廣角數字即: 105÷18≈5.8 ,所以該鏡頭的變焦倍率為5.8倍;鏡頭上3.5-5.6表示該鏡頭在廣角端與長焦端的最大光圈。
鏡頭上較粗的調節環是變焦環,通過旋轉鏡頭的變焦環可以實現焦距的改變,這個必須手動完成,在變焦的同時,鏡頭可能會伸長或縮短。
鏡頭上較細的是對焦環,就是讓圖像清晰使焦點落在感光元件上,這個可手動,也可自動完成,自動對焦簡稱AF。
·總結:
感光元件面積越小,鏡頭焦距放大倍率越大,越能拍攝較遠的物體。
同一鏡頭焦距越小,最大光圈越大;鏡頭焦距越大,最大光圈越小。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你是土豪可以都買了。
廣角和長焦各有各的優勢,同時也有各自的不足之處。
廣角鏡頭雖然有著廣闊的拍攝范圍,但是因為它有著明顯的鏡頭畸變,所以在拍攝人像上并不給力;
長焦鏡頭雖然能將遠處的物體拉近,十分適合拍攝特寫,但是并不能拍攝較大的場面。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再次體現出來。
對于初學者而言,我們應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呢?我整理出一些常用鏡頭焦段的使用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因為是我的簡書友友。
ISO和焦距總結:
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對光線越敏感,所拍照片就越明亮,噪點也就越多。
ISO感光度越低,感光元件對光線越不敏感,所拍照片就越暗,噪點也就越少。
焦距數值越小,鏡頭焦距越短,越能拍攝廣闊的范圍,景深越深。
焦距數值越大,鏡頭焦距越長,越能拍攝較遠的物體,景深越淺。
下面說說幾個常用名詞:
對焦模式:1)自動對焦(AF): 單次伺服AF(AF-S); 連續伺服AF(AF-C); 自動伺服AF(AF-A)2)手動對焦(M) 。
場景模式:帶柔性程序的程序自動模式(P),快門優先自動模式(S),光圈優先自動模式(A)手動(M),U1(用戶設定1),U2(用戶設定2)
拍攝模式 :1)單張拍攝[S], ? ? ?2)低速連拍[CL]:1-5 fps, ? ? ?3)高速連拍[CH]:6 fps, ? ? ? ? ? ? ? ? ? ? ? ? ? ? ?4)安靜快門釋放[Q], ? ? ? ? 5)自拍, ? ? ? ? 6)遙控, ? ? ? ? ? 7)反光板預升
自動曝光:0.3,0.7,1.0,1.3,1.7,或2.0 EV定級調校的2至3次曝光。
感謝來到這里,如果覺得好,鼓勵鼓勵我,下篇我說說如何用手機拍攝,重點是構圖。因為手機基本全自動,構圖好,就是好相片了。
2017年于武漢火爐中煉成此片。
3Q@ALL---Liuze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