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裕+楊守平班+第1周第4次作業

【R】·閱讀原文片段

一階段,片斷四《非暴力溝通》

批評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傾聽他的意見和想法,并認真地對待。如果你不愿聽對方的批評,問題就會積累起來無法解決,反而讓矛盾日益激化。

大部分人當遇到批評時常見的三種反應都不妥當:要么完全否認;要么找借口;要么指責對方更過分。

較好的應對批評的方法是:

第一步,詢問具體內容。

第二步,同意對方的批評,具體有四種情況。

1.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然后說出你將有什么新的做法。

2.如果你確實無法改變: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承認給對方帶來的不便,說明自己無法改變。

3.如果你認為對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對方說的事實,然后列舉其他的事實。

4.如果你認為對方無理取鬧:先同意對方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然后表達自己。

【I】·

原文的核心內容散落在一章中,這里做了摘編。原文舉了不少例子,都是美國的例子,難免覺得隔一層。我把原文中的例子“意譯”如下:

——你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家!

——為什么這么說?

——你回家總是這么晚!

1.(完全接受)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明天我跟老板說,最好在開會之前就決定要開多久。

2.(認同但無法改變)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都好幾天沒和你一起吃晚飯了。不過這個項目太重要,經常有突發情況,所以一時半會還改變不了。

3.(部分認同,但覺得對方以偏概全了)今天九點多才到家,確實太晚了,不過近一個月我也不過有三天是九點后才到家。

4.? (如果不是妻子,而是你的房東抱怨你回家晚,你可能覺得他無理取鬧)你可能是覺得我回家太晚了,不過我覺著九點多回家很正常啊。

如果你能在遇到批評或者指責的時候,無論同意與否,都能這樣表達,那么你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會避免許多沖突、贏得許多尊重。因為,沖突往往始于一方批評、一方對抗,而在被批評的時候表示對對方的尊重(表現在詢問細節、認可批評等方面),則必然會換回對方對你的尊重,

而且,這樣的話能夠反過來,幫助我們培養虛心和積極的態度

【A1】

? ? ? 事情是發生在2017年的7月,那個時候我因為我剛剛生完小七,身體需要在一個相對好的環境中恢復,我媽和我婆婆在這邊輪流照顧我,她來的時候,我家里的侄兒正在生病,但是說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想著家里我哥哥和我爸爸都在,我媽就相對放心的上來了。但是,等到她上來后的沒幾天,家里又傳來說侄兒病又變得嚴重起來。我媽開始吃不好,也睡不好,每天打很多次電話,每天在我的房間來跟我聊,開始的時候我還聽,老公和婆婆媽也覺得家里本來新添一個孩子是一件喜事,我媽卻絮叨著說我侄兒的問題,便覺得對外孫不重視,于是我也覺得不耐煩了。

當我媽后面再進來,開始講我侄兒的事情,我直接打斷了我媽的說話,說:“媽,你現在這里擔心什么用都沒有啊,說的我也頭大”。

我還記得我媽當時的表情,先愣了一下,然后沒有任何言語,床尾坐了一會兒便出去了。

這件事,雖然我媽什么時候也沒有說,就是那種表情,突然擊中我的內心,讓我的心滿腹愧疚和一種對不起她的心充斥在我的腦中,特別是我知道那晚上她偷偷的哭了,我更是討厭我自己。

俗話說,知女莫如母,我媽但是如果說出的是“你真是白眼狼,你哥哥小時候對你那么好”,那么我們肯定會起沖突,而且還會吵起來,而且還會引來婆婆和老公的微詞,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所以,我媽忍了。

?卻讓我,愧疚慢慢。

有時候,為什么越是親近的人收到傷害越多,因為我們知道,親近的那個人是愛我們的,會包容我們,所以我們總是把微笑留給陌生人,把牢騷丟給自己的家人,從來沒好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好好說話,也就是非暴力溝通。?

【A2】

?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就是“通過觀察事實,感受自己的心情,表達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同時聆聽別人的愿望和需求”,通過原文的拆段我個人認為表達自我和聆聽別人是很重要,就是很誠實地來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個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又或者是家人都可以很好的借鑒使用,雖然每個人的主觀性想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就是換位思考,能解決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如果當時我們的對話是這樣:

我:“媽,聽你電話說,侄兒的病又患了,是不是很嚴重啊”

媽:“是啊,你哥哥和爸爸兩個大男人在家,還只點外賣,你侄兒都吃不好”

我:“那媽,你看這樣好么,哥哥小時候很疼我,我現在需要靜養也不能回去看他,侄兒病了你應該先回去照顧他,給他做飯,畢竟他一直都跟著你的”。

媽:“你沒問題嗎,我覺得對不起你,本來就是上來說照顧你好好坐月子的”。

我:“媽,沒事,我們是一家人啊,這里還有婆婆和老公這邊,我相信他們也能理解的”

如果是這樣,我相信我媽雖然承受著我侄兒生病的痛苦,卻能在我這邊得到安慰,一定會欣慰很多。這就是非暴力的溝通的美學。

先注意觀察,然后詢問具體事實,然后站在我媽的立場上考慮她的感受,并且想如果我是她,我想要怎么樣,我肯定會想飛奔回去照顧我侄兒,然后她擔心我會生氣,會休息不好的因素排開,所以我提出她可以先回去照顧侄兒的需求。

? ? ? ? 那么,在以后和家人還是他人的溝通中,我都可以要求我按照以下幾點:

? ? ? ? 1. 留意觀察,觀察對方的情緒,然后表達出對方說擔心的事情。?

? ? ? ? 2.表達感受,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如果是自己,我會怎么樣,然后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告訴她,不只是你一個人擔心,我也擔心。

?? ? ? ?3.理清需要,想象一下,這個時候是我,我需要來自對方的什么,關心嗎?肯定嗎?鼓勵嗎?

? ? ? ? 4. 最后一部,就是提出請求,是請求,而不是命令,我希望你這么做,這樣我內心會好過一點,因為你也代替我怎么樣,讓對方感受到我的誠意。

? ? ? ? 這個社會是人組成,所以我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人溝通,那么我希望能運用以上4點,在以后的溝通中能順利一些,也能做到真的換位思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