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辯證舉例
很多時候我很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A:我想要....
B:不行...
A:為什么不行...
B:反正就是不行....
?生活中會經常遇見這種情況。許多人以為如果你不能說出來A不正確那就說明A正確。可是即使我們不能舉例說明A有多么不正確也不能說明A正確。這很明顯是一個思維邏輯的錯誤。
?舉例:證明你不欠我10萬塊錢比證明你欠我10萬塊錢要重要得多。不信你可以仔細想想 認真地想一下。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
2:很多時候人們容易拼湊事實真理
舉例:一個牧師在家里準備第二天地布道內容,結果被家里的三歲兒子吵得無法專心思考。這時候他隨手抓了一張印有世界地圖的報紙丟給兒子并說道:如果你能夠把它拼好我就給你50美分。
?結果不到10分鐘兒子拿著拼好的報紙過來了,父親很詫異,因為他以為兒子最起碼要拼一個下午才能夠完成。父親問兒子是怎么辦到的?兒子說,因為地圖的后面是一個人臉啊,我拼完后面的自然就把前面的地圖給拼完了。
?這時候,牧師給了兒子50美分并且說到:去買吃的吧,我已經知道明天布道的題目了:如若你這個人正確,那么他的世界也會是正確的。
?這個故事被很多人傳頌,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大腦稍微有點邏輯的人都知道這個故事頂多可以得出:換一個角度可能會更快的解決問題。
3:成功人士的話語不可不聽,但也不可全聽。
?每一個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除了那些所謂的努力付出之外還會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一家大型國企的老板在講述個人的成功史的時候不可能告訴你,他的一些處事細節。
?而且很多的成功人士在講述個人事跡的時候會潛意識里去夸大自己當初遇到的那些困難,和自己的努力程度。一部分,迎合了哪些沒有成功的平庸的普通人心理,他們會覺得因為自己沒有付出他們那樣的成功所以才沒做出那么大的事業。另一部分,已經成功的人又會在潛意識里有一種擔憂心里,害怕自己的世界和既得利益的損失。
?因此,在聽一些成功學,或者所謂的成功人士講述個人事跡的時候一定要獨立思考學會判斷。哪些該聽,哪些不該聽。哪些是他們沒說但不代表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