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學問:(五)外力

人類只要還在思考——就注定會遭遇到瓶頸,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生活上。

當人的思考來到瓶頸時,會有兩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1.繼續苦苦思索,尋找突破瓶頸的途徑,至到達成思想上的升級。

2.認為前無去路,所以自以為已到達巔峰,自認自己已經無所不知,因而停止進步,拒絕進步。

如果你是第二種情況,你很可能是一些年輕得不行,年輕得足以讓自己相信,自己已經看破紅塵,也已經沒什么人生道理震撼得了你。于是你強說愁,而且四處告訴別人你是心靈已衰老的青年。

你不是心理年齡比較成熟,你是還沒理解成長的路永不停歇而已。

如果你是第一種情況,那恭喜你,因為你即將明白突破瓶頸中,最重要的武器:

『外力』。

蘋果與牛頓的頭

如果蘋果沒有和牛頓的頭相遇的話,人類如今的科技成就可能會退遲一百年,因為萬有引力定律可能不會被發表出來,建立在牛頓力學之上的物理學也不會被發掘出來,更不可能發明衛星,致使所有我們現今擁有的事物和科技都會有所改變,至少一定會造成推遲。

『外力』可以分為兩種,像牛頓與蘋果這種,屬于靈感式『外力』,是一個機遇,一種偶然。這種『外力』可遇不可求,但這并不代表你要做的只是守株待兔,因為『外力』會以多種方式出現。

就算是同一個蘋果同一個高度同一個地點卻掉在路人甲的頭上,可以肯定的是路人甲不會因此為世界帶來有關地心吸引力的啟發,這世界或許就只是多了幾聲謾罵和埋怨而已。

同一個蘋果,牛頓可以帶來這么大差別的效果,這是因為其他人未必能像牛頓一樣——看到蘋果落地背后隱藏的“可能性”。

在擁有看得見可能性的能力后,才可以如星探般發掘『外力』。

這一些『外力』可以平凡如鄰居家的女孩,啟發了作家寫出一段精彩的愛情故事,也可能是數顆龐大而遙遠的星星,激蕩了古巴比倫人的想象而成了十二星座。

當然,這一種靈感似的『外力』并不常見,飄渺不定,可操作性極低。

但,還有另一種『外力』,這種『外力』更容易被獲取,而你要做的就是扮演一下煉金術士,了解一下這個,研究一下那個,找出合適的『外力』并讓其融合,并提煉出屬于你自己的黃金。

燃起創新火花的碰撞

假設你是一位有水準的意大利餐廳廚師,你做菜的『熟練度』、『知識』和『見識』都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可是以現階段來說,你只能做出一般的,現有的意大利菜而已,你并沒有什么特別,你所會做的意大利菜可以在任何一家意大利餐館中找到。

你正想方設法突破眼前的這一個框框。

因此你和其他人一樣,總會有一個這樣的聲音在心中回蕩:“我要做出一道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菜!就算只有一道也好!”

但現實的“圈內”文化已經束縛著你,一切有關于意大利烹調的技巧都成了你的阻礙。因為你被局限于眼前一個完整的規條,圈內人的共同想法——『意大利菜必須是這么做的。』

所有其他師傅都會不準你干這個不準你干那個,『不這么做就稱不上是一道意大利菜』,『不注重這規條是菜鳥才犯的錯誤』,而這一切無疑已經把你定格了起來,無法動彈。

要是你想突破瓶頸,你就得走出這個廚房,走出這個“圈內”,尋找『外力』,去走你沒走過的路。

如果你走進另一個餐館,去感受里面的文化,接受里面不同的東西,你會發現做菜可以非常不同。當然,你沒有必要放下所有你以前所學的,反之,在摸索新的餐飲文化時,你可以嘗試將新與舊作一個比較,并進行融合,再加上自己的『解釋』,制作出新的一道菜,一道屬于你自己的菜。

『外力』不局限于同一個領域里的其他支流,以以上例子來說,任何餐飲之外的學問,也可能幫助他開拓新的道路。比如藝術、室內設計,都可以與餐飲融合。

乍看之下這一些學問毫無關聯,但如果你能將不同的學問與飲食結合起來,那也不失為一個突破。舉幾個例子:

1.飲食遇上藝術

舊時代的咖啡是沒有圖案在泡沫上的,當時咖啡拉花還沒被發明出來,一切的咖啡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一樣。

但當咖啡與藝術首次結合時,第一杯咖啡拉花在美國誕生了,這大大震撼了整個咖啡業界。

沒有一個咖啡愛好者不想前去見識見識,也沒有人預見到這個突破的到來,更沒有人想到其影響力覆蓋了整個歐美咖啡的領域,如今沒多少家歐美式咖啡館的咖啡是沒有拉花的。

2.飲食搭配室內設計

就是你可以看到的每一家別致的小餐館大餐館,業者們將室內設計與食物風格搭配,讓這些餐館成為了都市里不可或缺的異國情調。

有人說過,到餐廳用餐的費用,一半是付食物,一半是付環境。

別以為餐館的外觀和食物本身毫無關聯,你可以想像大熱天在沒空調的情況下,和舒適浪漫的情況下吃同一道菜,是擁有莫大的差別的。

如今許多的餐館成功案例,不也有這么樣的一個形式嗎?

困在圈內人注定無法創新,世界這么大,你確定不走出去看看嗎?

3.不同風格的食物混搭

知名連鎖餐館Pasta Zanmai,以西方飲食文化融入日本料理著名。西式的用料,融合日本烹調法堪稱難得的完美融合。(吞口水)

馬來西亞著名的娘惹(Nyonya)料理,娘惹料理是15世紀初期從前馬來人與華人通婚后產生的兩家飲食精髓。

娘惹料理有著某種不可被取代的風味,除了見證著不同種族間的融合之外,還有一種從生活中獲得創新的味道。

想法之間的交配

《羅輯思維》管這叫“大腦做愛”,美國人管著這叫“Idea Sex”。顧名思義即兩種想法融合起來,“生兒育女”,生產出新的想法。

如果你細心研究生活中任何身邊的產品、科技、思想,順藤摸瓜的聯想出這些事物的是如何誕生的,你會發現,全都來自腦內做愛。

人無法不知道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創新不可能來自空想。一切新事物新想法,都是有根有據的融合,都是想法之間交配的結果。

常聽別人說生活要保持好奇心,為什么呢?

正是要讓你多來寫腦內做愛,發現原本看不見的可能性,并將其改造,融合。我不是叫你看見任何事情都要帶著好奇心,但至少在你感興趣主修的學問上,多一些好奇,多一些發掘,那隱藏在背后的可能性。

只有這樣,你才會獲得點子的新生兒,獲得想法的新生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般來講,我們總能看到兩類人,其中一類天性開朗,屬于健談類型的,所到之處,基本是人來熟;還有一類,相對比較木訥...
    小來來_YANG閱讀 397評論 0 0
  • 我剛進到“導彈”里,還沒一會兒,里面便有一條淡藍色的長繩,透過泡泡把我的四肢固定了起來。 喂,這是要搞什么?SM嗎...
    仝天宇閱讀 274評論 0 2
  • 加油 熱愛生活! 看一集安卓! 看張孝祥的視頻了解線程機制! 這周把:測試 Jmeter 學完!
    雷一凡閱讀 228評論 0 0
  • 1 熟悉的那一條街只是沒了你的畫面我們回不到那天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我會帶著笑臉 揮手寒暄和你 坐著聊...
    唐唐唐翊銘閱讀 496評論 0 0
  • 9月7日晚上7:30,期待已久的“上海DCI雙語學習夜”終于如愿成行,之前因為與周三的《愛 種子》讀書會沖突,想著...
    欣誼閱讀 1,896評論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