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沒有選擇和比對就沒有成本
? 人的行為背后是因為有的選擇就有了成本考慮,人后悔是因為做出選擇時付出的成本超出預期;成本是比較的結果,例如:媒妁之言、指腹為婚的情況下是沒有比較的,沒有選擇就沒有后悔一說,所以就不存在成本的問題;
? ? 自由是人類社會很有價值的東西,但是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意味著選擇,選擇意味著放棄另外一部分的選擇;當前你的行為都被成本決定,因為如果有比當前行為更低的選擇,你一定會選擇這個行為而放棄當前的行為;
二、 成本是便宜還是貴在于誰來支付以及什么時候支付;
? ? 一個企業里如果是由總經理來請客戶吃飯的,每餐都要上茅臺、五糧液,成本肯定不便宜;如果由銷售經理決定請客吃飯,他會考慮什么時候用茅臺、什么時候用二鍋頭,因為成本是他支付的(提成與費用和銷售額掛鉤),否則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只要成本由別人支付再貴都不貴;
價格是重要的,但是付款方式也是決定交易極其重要的環節,相同條件下,時間越長成本越低;
三、 企業的行為人、財、物、產、供、銷中關于人的行為策略動機
? ? 人是什么:
? 政治學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心理學認為人是感知、認知、情感和意志的統一;
文學家認為人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如:魯迅眼中的啊Q);
人類學家認為人是靈長類動物進化的一個分支,;
西醫認為人是各種系統器官的總和;
中醫看來人是精氣神,經絡;
經濟學家認為人是約束條件下的追究利益最大化的動物; ?
所以多年行為經濟學統計研究認為社會人有7種為人策略:
1、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2、 利人利己;
3、 利己利人;
4、 利己不利人;
5、 損人利己
6、 損人不利己:
7、 損人害己;? ?
綜合觀點得出如何看待人的行為:
? ? 1、 上述7種行為中:凡是利己的行為都是可以談判,不利己的行為是不可以談判的;
? ? 2、 能夠想到利己的人是可以往上走的;如:公司的高管應當是利人利己的;中層干部應該是利己利人;基層是利己的就可以了,這當然是最低的要求;
? 3、 人在社會中都會最大限度的追求自己利益:人三歲就具備這樣的智慧-----找叔叔;成功的人沒有忘記3歲的智慧,他這輩子都在找大手的叔叔,過分相信自己這雙手的人這輩子拿到會很少(相對機會條件下),只有會找大手叔叔人才會在人生的的策略中實現利己的最大化;
? ? 附:找大叔的故事:一個8歲的孩子從小家教很好,養成不占便宜的教養,圣誕節夜晚遇到商家贈送糖果的活動,經過父母商家允許后他也沒拿,商家的大叔看到時這樣的情況時夸贊這孩子教養真的好,而后直接抓2把糖果給他,事后母親問原因,他說大叔的手比自己的大,抓的更多。。。。。。。? ? ? ? ? ?
? ? 4、人這樣一個動物在有限的生命中一直在追求如何讓自己實現最大化的利己,當我們真正理解到人的行為策略后才會做好對人的管理,才會看清每一個人的行為和動機,他(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 ?
? ? 5、如何看待身邊人和得力干將:中國大多數商人學會了乾隆養一個“弄臣”和珅的做法,即養“小人”的做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其實養小人不便宜:因為得力干將出賣的是能力;“小人”出賣的是人格,而小人是可以損人不利己,小人是可以損人害己的,他們做人的底線很低,所以企業家找合作伙伴一定要注意,要找做人起點高一點的,哪怕是找損人利己的也是可以談判的,而小人是不可以談判的,因為他們可以損人不利己;
結束語: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