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重新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節職業課轉發)

上節課我們講到,一份適合你的好職業,應該是你愛干、擅長干,以及值得干的。你會發現,在這幾個要素里,你最能主動掌控的就是“擅長干”

那么,你真的擅長自己工作嗎?

忙不等于能力,有的人忙得要死,天天加班,兩三年下來,其實能力上沒有什么長進;

事多不等于有價值,有的人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什么都能干,但又不是最好的,真的遇到裁員,是第一個被放棄的。

現在好不等于未來一定好,很多人直到厭倦了現在的工作,想跳槽才發現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新方向。

這三個問題的背后,都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表現;

那什么是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呢? 我們這樣定義: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人拿不走、學不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價值能力。“拿不走”意味著不依靠于外部環境,“學不會”意味著獨特且很難被模仿、“可持續”則是延展性強,可以帶你轉行、跳槽、甚至跨行業,最后,這個能力是能創造價值的。

從這個定義出發,市面上常常對小白講的“發現你的核心競爭力”的分享,其實都是偽命題。

因為真正的聰明人都能理解: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都是邊培養,邊發現出來,長達五年甚至十年逐漸形成的。

不過真正讓人焦慮的是,雖然學了一堆東西,努力也足夠,卻總感覺抓不住要點,找不到對標。不知道怎么找到提高競爭力的策略,才是讓人最慌的地方。

今天我給大家一個最有效的策略,就是

“提高做事的層級”

1. 評估你的做事層級

那到底怎么提高做事的層級呢?

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做事的層級。

做事的層級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體力、智力、資源和天賦。越往上走,難度越大,但是收益和可延展性都會指數級的增長。


體力是最低層級的競爭。

拿一個做運營的職位為例。剛開始你的工作可能是寫基礎文檔,不斷的拉群,回答重復性問題。這種工作很難出錯,誰舍得干,效率高,能熬夜,誰就能勝出。

當勝任了基礎工作,競爭開始提升到智力層級,

你開始接到一些相對要動腦子的活,文案標題要怎么寫能提高轉化?流程怎么樣能優化?從最新的數據能看到什么動向?最新出來的熱點和我們有什么關系?

這都是一些復雜的、沒標準答案的問題,真正向外界學習,動腦子思考的人才能贏。基本對應骨干員工水平。

接下來,競爭很快升級到資源層面,

你自己干得好,能不能帶5個人小組獨立作戰?能把5個人帶好,能不能帶一個更大團隊拿到一個目標?贏得一場大戰?這就需要你有實力和能力調動別人的腦力和體力,通過別人拿結果。一線經理們在這個賽場競爭;

更大的資源戰場在更高的層面,在這里,公司和公司在搶奪資源,這需要一個人有行業視角,上下游的人脈。你覺得你的老板天天跟人吃飯喝酒,打高爾夫球,看似無所事事,卻賺的比你多。其實你看不到他們的競爭層面鏈接、合作、卡位、整合……。

總監、VP、CXO們,都在這個層面競爭。

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常說的搞資源、交朋友、搞人脈嗎?其實不是。我給你舉個例子看看,頂級的大腦是怎么樣利用資源的思維。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原則》的作者雷·達里奧有一次得了癌癥,想要找到最好的醫療方案。他自己一點不懂醫學,他找到了全球最好這方面的專家,邀請他們共同開一個20分鐘的線上會議,然后拿到了最好的醫療方案。

一個會在資源層面競爭的人相比不會的差異,就像聯機的電腦和單機PC一樣大。

最后比資源層更高的,是:創意和天賦。

如果你有一個絕佳的創意,以及能夠實現這個創意的獨特天賦。這將會是頂級的競爭力,因為這是稀缺資源。比如扎克伯格、比爾蓋茨,他們都在年輕的時候找到一個大難題,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并且天才性的完成。無數風險投資家則識別了這個競爭力。

他們放棄大學學位不是狂傲,而是看明白了自己進入了更高的維度。上一層的就完全別花時間了。

當然,你現在還在這里聽我講職業發展,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暫時沒到這層級,我們先放下,以后有機會再細說。

以上就是競爭力四個層級。

做事的層級,簡單說就是像芝麻、橘子、西瓜、地球這樣大的差距。

你在體力層面撿的芝麻再多,也比不過一個西瓜。換句話說,如果你做的都是簡單、重復,價值又低的工作,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換不來突破性的職業發展。

看到、看透這四個層級,是不是什么努力沒回報,世界不公平的想法會少很多,內心平靜?要清晰的認識到,還是自己認知太低。

你不妨現在就評估一下,如果自己的工作精力是十分,你在體力、腦力、資源三個層面,各自投入多少比例的精力?

下一步,我們談談,如何盡量減少低回報的勤奮,投資高回報的競爭力。通過提高做事的層級,重新塑造你的競爭力。

2.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低層級競爭力

首先,是減少低層級的勤奮,尤其是減少體力的占比。

你可能會說,我每天就是有很多低層級的事,根本沒人能替我分擔,那我要怎么辦呢?

提高效率肯定是必須的,這會讓你有空余時間,這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在職業里追求的,并不是完成多少件任務,而是完成了哪幾件重要的事情,拿到了什么重要的結果。

工作中很多事,其實不做也有80分,做了也頂多85分,但有些事,做了會有160,甚至800分的回報。

聰明的員工,開始站在思考,什么是最重要,不做會死的事?什么是重要不緊急,但做了會特別好的事?然后有定力去少做事,拒絕那做不做差不多的任務。

做更少又更好的事,這是我們提升做事層級的一個關鍵。

3. 積累時間,進入智力層面

當你從重復性的體力工作中,節約出大量的時間;下一步,你就有精力更多在高層級努力。

當你已經到了腦力層,要怎么把腦力層的事情做得更好呢?答案就是,多花時間去挑戰復雜的、非標準化問題。解決的復雜問題越多,你做事的層級上升越快。

比如,我有一位做咨詢顧問的朋友。當他的同事們都去搶那些簡單,又來錢快的土豪項目的,他就一門心思去挑那些難啃的客戶。很快的,他就成為團隊里面最能打的顧問,很多客戶都會找他二次合作,他的晉升速度也一直很快。

那么,你可能會擔心,復雜的問題我要是接了之后,啃不下來怎么辦?

那你可以選擇聚焦,專門挑戰某一類的難題來解決。這樣你就會慢慢找到一個自己的主場。

比如那位咨詢顧問朋友,他就是專門挑某一個行業的客戶來做。一個做通了在做第二個。

再比如,我認識一位科技媒體的編輯,他就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馬斯克,專門練習把馬斯克的文章寫好。只要馬斯克一有新動向,他就立刻能寫出一篇都是10萬+的報道。

所以,聚焦解決某一個領域的復雜難題為突破口,獲得智力層面競爭力。

4. 積累信任,進入資源層面

那么你可能會好奇,如果我在腦力層做得越來越好,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那么我下一步要怎么進入資源層?

最后這一小段時間,我就快速談談這個問題。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會在智力的賽場,停留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而聰明人往往同時是在利用這段時間,積攢進入更高層級的門票——信任。

他人的信任,是調配資源的基礎貨幣。當你在業內持續挑戰高難度的復雜難題,一旦你把這些解決了的難題公布出來,你就會獲得很多的信任幣。信任是躍遷到資源層的基本貨幣。那么不要在單個層級花太多時間,而是快速的向上躍遷,才是職業競爭力不斷躍遷的關鍵。

最后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很多人缺乏職業競爭力,關鍵在于看不到核心競爭力的層級,關鍵是提高自己做事的層級。

層級一共有四個,從低到高分別是:體力層、腦力層、資源層和創新和天賦層。

對于大多數在腦力層打拼的同學,我們提升做事層級的關鍵,就是減少低層級的勤奮,花更多時間去解決自己擅長領域的復雜問題,并且不斷把自己的成果產品化,傳播出去,獲取信任。這是層級躍遷的關鍵。

來自:競爭:重新定義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