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五行

200年傳承,第六代,嫡傳人,高千惠,最不正經的正經風水師,約你,撩最有趣的國學風水和養生知識。調戲風水,逗趣中醫,你來呀,一起來呀!

明天就是9月1號了,嶄新的一個月,更是對于上小學一年級的小盆友們的人生嶄新一頁。人生這本書,我們到底讀了多少,又讀懂了多少呢?那今天,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是一本講茶器的書。之所以會看這本書,初衷是想多了解了解瓷器。我愛喝茶,那愛茶,一定是會愛上茶器的。而這本書封皮上的兩句小語,瞬間成功抓住了我。說,“心之茶器,茶湯之外的形神與修為。”“邂逅器物之美,體味匠人之心。”寥寥數語,心,形神,修為。我就知道我逃不掉了,必然是要買下這本書的。而第一遍快速瀏覽后,驚喜不斷。我習慣看書先快速瀏覽一遍之后,再回去反復的看自己喜歡的章節,如果有非常喜歡的章節,我會盡量背下來。可以說這本書,給我的不僅僅是小驚喜,還有小幸福。因為作者真的不是僅僅在寫茶器。作者寫的,是人生。其中一章關于【陶作家的春夏秋冬】闡述的,是茶器創作的人生軌跡。也跟我們周易和中醫相通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其實,何止是陶作家的創作,我們的人生都是這樣的軌跡。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春天。春生,是初生的牛犢,是萌芽階段,求知,好學,蓄積心神,總是那么朝氣蓬勃。第二階段,是夏天。夏長,是能量勃發,熱情奔放,彰顯個性,勢不可擋。第三階段,是秋天。秋收,是沉穩,收獲,是成熟的人生。經歷過歷練,釋放過最真的自我后,沉淀下來的,是獨具風格的自己,豐富而飽滿。也是人生最輝煌的時期。第四階段,是冬天。冬藏,是情志內斂而豁然。是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

作者在茶器的理解上,加上了自己對陰陽五行的理解,這讓我驚喜,也讓我幸福,這是中華精粹傳統文化的蘇醒。其中,書中提到,正值冬藏期的茶人,在選擇茶器的時候,幾乎不太欣賞盛夏期的陶作家。但不少盛夏期的茶人呢,倒是很欣賞冬藏期的陶作家。作者沒有多少解釋,也沒有再寫下去。其實這一點對于我來說,是很好理解的。因為萬事萬物都有陰陽,也有五行。無論是真正年齡上的這四個階段,還是心理年齡上的這四個階段,其實都有自己的五行力量。

對于四季來說,春屬于五行的木,夏屬于五行的火,秋屬于五行的金,冬屬于五行的水。那有人可能就要問了:五行是五個,四季只有四個,那這不就少對應了一個五行嘛?……所以說啊,華夏祖先的智慧是非常偉大的。在我們熟悉的四季之外,還有一個長夏。指的是,夏季最后的那一個月份。當時是按照太陽高度計算的,時間是每年的7月7日到8月6日。

《素問·六節藏象論》王冰次注云:“長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長在夏中,既長而旺,故云長夏也。”這長夏屬于的五行,就是土,所以寶寶們不要糾結四季怎么少對應一個五行啦。那咱說回剛才那個冬茶人和夏匠人的問題。冬呢,對應的是五行的水,夏對應的是火,水火之間的關系,是水克火。所以,帶著水氣場的茶人,克帶著火氣場的匠人,不喜歡他的作品是正常的。但是反過來,帶著水氣場的匠人,經常能被帶著火氣場的茶人所欣賞,是為什么呢?那原因呢,還是水克火。其實五行理論呢,真的沒大家普遍認為的那么晦澀難懂。我在早前的文章里就經常把五行比喻成五個小朋友。也寫過這五個小朋友分兩組騎馬打仗,要怎么分組的文章,相信也有不少朋友們看過。那本篇呢,它們不分組騎馬打仗了,開始單挑了。

水和火這兩個小朋友,水啊,是一看著火就去揍他,火總是挨揍,火當然不高興啦。但不高興歸不高興,火要是不想總愛揍吧,是不是就得想點辦法,討好水?把水哄高興了,自己是不是就能少挨幾頓揍了?水揍火呢,是他的天性,尤其是在他勢力強大的時候,他就是要往死里的揍火啊!那火啊,為了不挨揍而討好水呢,也是火的天性。那這種討好,就帶著些“接受”的氣場。就好比,反正怎么都得挨揍,那只要輕點揍,就滿足了。所以這就好理解為什么水氣場的茶人,還是有不少喜歡冬氣場的陶作家的啦。親們,小時候有不少人,都因為考試不理想,挨過揍吧?明天就開學啦,不管怎樣,都要【愛的教育】不要小時候挨爹揍,現在就揍兒子喲!祝天下學子,學業有成!


作為嫡傳了200年國學周易和中醫的我家來說呢,獨門秘法當然不止是一個兩個了,那可以說是N多個!所以說,我成天要忙著學那么多東西,還要忙著保護我美好的肉體,工程量那是相當不小呢!關于命理氣場,我們家有我們自己調養的體系,除了在運程氣場上的招福納喜,化解調節,這樣的化解大多是需要面對面來操作的之外。其他的諸如家居風水啦,健康養生功法啦,養生膳食啦,我都會在簡書里,陸續跟大家分享,而且,定期還會跟大家分享,道家的房事養生術。你們喜歡的,我懂的!

今天的最后,總結一下:

背上書包去上學,多讀書來多寫字,

五行也是小朋友,我們同他共玩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