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揉皺是我一紙青山碧水的理想,
我煎熬是誰一碗繞指纏綿的糖,
山河破碎,糖水焦黑,你不會。
你謀劃是你一場翻云覆雨的思量,
我痛飲是我半晌風平浪靜的緊張,
云散雨干,風逐浪打,我絕對。
如果死后所有人與所有人相見,那么離別還有什么危險可言。
如果拒絕一條路與一條路重疊,那么再會只是自顧自言的商榷。
你去 ,我等,不滅。
“最怕是在這個年紀聽懂這首歌,你走,我等,不滅。山河破碎,糖水焦黑。這不是一世的承了幾世。所有靈魂伴侶,可遇不可求,你們可能不在一個輪回,不在一個時空,但是這種低到塵埃里的等待,不滅”。
這是聽歌時看到的一段評論,挺戳心的,當初喜歡這首歌時也不過是對“山河破碎糖水焦黑”而抱有疑問,沒想到后面那句“你走我等不滅”才是讓我恍然大悟的。
喜歡山河是因為最近看了太多民國時期的小說了,覺得很有必要的來碼一下最近的讀后感,與其說是讀后感,那不如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罷了。
對那個年代似乎都有種說不出口的熱愛,好像每次都這樣,遇到喜歡的都不怎么會表達,原諒我的詞窮。但是喜歡就是喜歡,是沒有緣由的。
因為一本小說,而愛上一座城,這早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了。當初看《十年一品溫如言》時就喜歡上烏鎮。兩年前接觸了民國時期的文章,就喜歡上上海了,喜歡上海,喜歡上海,喜歡上海。之前去上海旅游時,站在外灘邊上,眼里看到的不是現代建筑有多壯觀雄偉,看到的卻是那個年代的動蕩和熱血,陌生的城市好像都在那一瞬間都有了溫度。
喜歡上海,民國時期的上海,喜歡豚二的《大小姐們》里面的那一句:“上海這個地方,從來只會造有生之年會散的緣分?!?/b>
但是上海又不應該是這般遺憾的。
喜歡民國,因為民國的男女分開來講都是游俠的故事,但是合在一起基本都是虐情的??傆X得,所有故事一牽扯到民國時期,我就覺得很動人了。
“民國似乎是個分水嶺,民國的小說都影射了顯示,喻諷于事,讀起來滿嘴的玻璃碴子,我知道這類作品的厚度和深度,比動不動就家國大義的江湖高出了一座大山?!?/p>
可是我還是會喜歡江湖,喜歡俠義心腸,喜歡痛快淋漓,喜歡舉手間天地傾覆,喜歡大漠黃沙和塞外驕陽啊,喜歡就是喜歡。
因為《迷霧圍城》而喜歡上海,喜歡了民國??赡芫褪且驗檫@本小說才讓我喜歡這么多。這是我第一次看民國時期的小說,很多故事情節我都不怎么記得了,因為隔的時間有點久了,但是我最近也有特意的翻回我之前手寫的讀書筆記(很土對吧?這個年代還有讀書筆記,其實我微博也時不時的碼一下好詞好句的),重新再看一遍,其實讓我心暖的地方還是會有很多的。
“我叫秦桑,秦桑低綠枝?!?br>“這塊糖給你吃,我叫易連愷。”
說起這本書的作者啊,就是大名鼎鼎的悲情虐心后媽匪我思存啊。想起十多年前看她的《今生今世》的場景我還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已經是在讀初中了,課間休息時間捧著這本書看也能看到直發流淚啊。真是個會寫故事的人,承包了我青春期的所有痛點。
不用懷疑,《迷霧圍城》這書也肯定是虐死的。記得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下了將近一周的雨,我也深知作者不會給主角一個好結局,自然而然心情也就變差了。
易三公子平生所重,其實就只有秦桑一個。
“小姐,你要相信我,易三少爺真的很歡喜你,若不歡喜你,當初就不會一意孤行的要娶你過門,請你相信我。”
我把我的筆記翻到這里,心很暖?!睹造F圍城》里面,易連愷的下人對秦桑說的一句話。
它暖歸暖,但是結局的哭點也很多。
秦桑說過:“我寧愿和我愛的人一起死,也不愿和我不愛的人平安的度過一生”,可是到最后,她的望平失約了。易連愷拼死的護她周全,卻獨留她一人。這世間再美好,終無一人陪她一世繁華。
“那一刻,她原來是痛的。她眼底明明是傷心。他倒寧可她并不傷心,當鐲子摔得粉身碎骨的時候,他就想過,值得了。不管她會不會恨他,有那一刻,值得了。下雪了,不知道秦桑會不會冷。這是他最后一點殘存的意識?!?/p>
“這是一個不得善終的年代,愛不得,恨不能,英雄天下,美人長恨,淚比長生殿下多。秦桑還等待著易連愷,她到底會不會知道,鎮寒光樓上那縱身一躍,自己已經永遠等不到那個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其實這本書有很多細節我也沒看懂的,可是把結局看完也還是會好難過。
這是全是最感人的地方了,哭了好久。易連愷他用自己的死,換了秦桑的生。結局讓我久久緩不過來,心情差到極致。這本書迷霧重重,我看見的不是陰謀詭計,而是易連愷對秦桑的一片真心。
如果我命中也有這樣一個人,必定太幸福。對啊,哪怕不得善終也愿意,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得善終的年代,愛不得,恨不能。
后來才得知,這位大作家還有另外兩本民國小說,是同系列的三部曲。《碧瓷沉》、《如果這一秒我沒遇見你》。
《碧瓷沉》也是賺了我挺多眼淚的之一。這個之一,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啊。
有著國家情懷的主角人設似乎都深得我心,那種有主見、那種敢愛敢恨。
“情話是美景,一心醉便忘形?!?/b>
我覺得把這一句歌詞用在這里很適合。這本書好浪漫,浪漫到有時候看著覺得很蘇,瑪麗蘇的蘇。似乎在那個年代的人都特別會說一些特別的情話。
這一對佳人啊,是懷表先生與蘭花小姐。
一個字,好蘇。
“我那時看著她流淚不止的樣子,我就在想,如果她活不成了,我這一生,再也不會快活?!边@是慕容灃說的一句話。
《碧瓷沉》里面的女主角尹靜婉,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在愛情面前選擇了尊嚴,而男主角慕容灃在愛情面前則選擇了江山。雖說到后面非常的后悔,也知道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只后悔一件事情,我后悔沒有早一點遇上你,讓你吃了很多苦,而我自己走了許多冤枉路?!?/p>
后來又看了由這本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這部劇真是神還原吶,是至今為止我覺得改編小說的電視劇里還原度最高的一部劇了,就連在選角上也是很好。
我有和同事說起過這本書,她們說把電視劇看了一遍再去看小說的,她們說小說里面的故事情節似乎更動人,她們說很喜歡這本書。
電視劇的劇情也是有點瑪麗蘇,但故事情節始終不如小說來得更打動人,只能說看小說時會比看電視劇時更虐心,心都好像要被掏空了。
不過也是,“心不能被掏空,是件悲傷的事吧。”(Davichi - 忘記他的這件事)
有時會覺得自己應該是喜歡看悲劇的,因為它可以在心里回味好久。
相對于慕容灃,我更喜歡易三公子,縱然生性薄涼,卻一心為了保護秦桑,所有的行為都在詮釋著他對她的愛。對于自己的死,也不想她背負太多,一心為她考慮,即使知道秦桑不愛他。
“此生能與夫人相識相知,乃是最不悔之事,將來不論事實如何,卻也是值得了?!?/b>
貼吧里曾經有人說過:“靜婉是高估了自己在男主角心中的地位,而秦桑則是低估了自己的地位?!蹦莻€時候我就在想,如果《碧瓷沉》的靜婉遇上《迷霧圍城》的易三,也許會很幸福吧。
“想做秦桑三少奶奶。有著敢愛敢恨的熱血;想做靜婉小姐,賞楓葉可以走在山邊上,然后有人答應著可以背著她一輩子。想要有他們這樣的過程,但不想要她們最后的結果。所謂的遺憾,大抵和她們的結局一樣不能圓滿。喜歡她們在那個年代能想愛就愛,孤身一人大冒險的巾幗不讓須眉?!?/b>這一段是我在去年五月時發的一條微博,無意翻到,又陷入了這個坑了,孤身一人大冒險是因為聽了《海賊》里面的揚帆大冒險老了十年。
后來我才知道,民國,恐怕是大多數看小說的人不愿意接觸的時代。因為那個年代太苦了,太多的迫不得已了。畢竟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是很沉重的,正正是因為越是這樣沉重的時代背景,故事情節越是會顯得更真實、更感人。而且我自己覺得,那個年代太需要和平了,但是卻沒有。即使過程中太多的人流離失所、失去生命、家國難保,但還是有希望的,不是嗎?
我也有試過把我喜歡的民國小說推薦給同學看,同學一聽到是民國背景時期的,就直搖頭。說,不喜歡民國,背負著國家與戰爭的沉重,結局通常都是有遺憾的。
對我來說,就算有遺憾,也是真遺憾。但因為緣盡而有遺憾的,那已是圓滿的結局了。
真心希望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段感情都能圓滿。即使最后可能不能再相見,但也求分別得沒有遺憾,瀟瀟灑灑的。
我時常在想,當時的烈士們都是懷著怎樣一腔孤勇的決心保衛著國家,每走一步都可能會是血與淚。所以在那個環境中,我總是覺得會是黑暗的,革命之路茫茫無期,于是我就會想到個人的情愛在家國之間有多難并存,實在是扎心吶。帶著悲壯和凄涼的愛情,都太美了。
很多書我都不會看第二遍,如果結局是悲涼的,更加不會。
寫到這里,再翻看自己之前看《云胡不喜》時留下的讀書筆記,我寫道:“太喜歡陶驤了,不能自拔、盲目的喜歡,我寧愿困死在他設的局里,也不肯輕易邁出一步去探索新的可能?!?/p>
這是去年夏天寫下的,就讓我困死在他挖下的坑好了。
這本書太好看了,我說不出它的好看,我看了整整三個月啊。記得那三個月,日子都過得好慢好慢,每到深夜就會發出對這本書的感嘆。
正是因為這一本書,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敗給了民國文。這真的是第一次有如此強烈的感受。
一次偶然的巧合啊,我在微博搜“好看的民國小說”時,讓我發現了這本書,鬧書荒的時候,這解了我很多的悶。看了幾段就真的根本停不下來,收不了心。
喜歡陶驤。
打從心里的喜歡他。
女主角程靜漪也是那種有著大小姐性格,卻又不同于普通富貴人家的大小姐,勇敢、果斷、堅毅又感性,我喜歡這樣的人設啊。也喜歡男主角陶驤的人設,從一開始的飛行員,到后來的軍官,光是這一個人設就已經戳中了我的心了呀。
而且,陶家七少爺與程家十小姐的大喜之日,是1928年的元月十八。盡管年份與我相差很多年,但是與我生辰僅僅只是相差了一日,莫名的心動。
這是一本慢熱的書,文筆好好,故事很長,細水長流,作者花了很多文筆在內容鋪設及人物背景介紹上面,把故事情節交代喝很清楚,而我看書花的時間自然就比平時更久了。感覺是要很有耐心才能看完,我這么一個心不能定的人都能看完了,內容實在是吸引。
這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小說,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民國小說。是讓我熬了很多晚夜的小說,也是賺了我挺多眼淚的一本小說。170+萬字呢,不是開玩笑的。
一想到如果能翻拍成影視作品,能有更多的家國天下、熱血情懷被帶入,那是會有多震撼。
但是再想一想,還是沒能找到我心目中飾演程靜漪的最佳人選,更沒有理想中的陶驤。
我是真的超喜歡陶驤,他身上有一種軍人的韌勁,他代表了所有在那個年代為國效力、運籌帷幄,但是也云淡風輕。
我有個壞習慣,很不好。
總是喜歡看書看到一半就去搜書評,明知道這樣不好,但就越是這樣。記得貼吧里面有個書評寫得很好,它把我心里想說的都說出來了:
“他浪漫,他開著飛機,說要帶著最心愛的姑娘上天去;
他溫暖,在她承受著喪母之痛的時候給她最堅實的依靠;
他值得依賴,他答應要對那個聰明面孔笨肚腸的她耐心些;
他耐心,讓人不敢相信他也有為初戀的女子反抗的少年時光;
他濫情,初見時的金潤棋,后來的馬家喻,如謎般的晴子,結果一切一切不過是因梨花下的符彌貞;
他專情,他也曾說過,“我以為,你人是我的,心也是我的,給了我,就全都是我的,笨的不是你,是我”;
他深沉,就算認定已經欺騙,還是要送她平安離開;
他有萬般的苦,那是他人生中不會抹去的記憶。所以后來我仿佛想通了為什么我會這么喜歡陶驤,甚至希望自己身邊也能有這樣一個人相伴。不是因為他風流倜儻、學貫中西、文韜武略、少年得志,而是因為像這樣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會感覺不會受到傷害,就會放心。只要有他在,所有的事情都有了著落,再糟糕也不會糟糕。就是這樣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可能就是因為他的沉默、他的篤定、他的責任。我并不知道這一生能不能遇見這樣的一個人,他這樣的人,多么難得,必是要世間最好的女人?!?/p>
我覺得這篇書評寫得好好,有時候看看書評也會覺得心很暖。
雖然我挺喜歡這樣的男主角,但是每每看到他和女主角一次一次的誤會,卻又不解釋,看得真是讓人捉急。
記得有一幕很催淚,是陶驤又要進疆去打仗了,程靜漪跑著追著要去機場送他,眼看著飛機飛走了,卻又返航了,它沒有下地面來,只是一直在頭頂低飛。這一段太虐了。
到后來,她以為他進疆之前,特意的到什川找她是有什么要緊的事,但是他卻說“只是想在走之前看看你?!边@也是我印象中記得最清楚的一幕。
她問他,要是我生病了,你會晚點兒再走嗎?
他說,那我把你帶走吧。
帶走?你要怎么安置我?
放在這兒,走帶哪兒都揣著。
他指著他自己心臟的位置。
太浪漫了。我喜歡這一幕。
他們的女兒名字很好聽,叫遂心,陶遂心。
程靜漪回國之后第一次看到她自己的女兒就知道這名字是她爸爸取的。因為這完全就是陶驤本人的風格,遂心遂心,事事順心,隨心。每次他們把女兒喚作囡囡時,我都覺得好親切。
就連書里面一直有出現的梔子花,都是陶驤送的,從第一次見面的18歲成人禮舞會到后來。這一個點也是超暖心的。
記得書里有一段,是陶驤的手下說的一句話:“這些年,時常在外,只有辛苦太太照顧家中老少三代。常說一日解甲歸田,由我來照顧她,不讓她操一點兒心。現如今想的卻是何時勝利了,何時就兌現這個承諾。”
那個年代太艱辛了,有誰不想和家人長樂安寧呢。動蕩的年代,愛情似乎都更動魄驚心了。雖然那個時代,那樣的風雨飄搖,但在亂世里也還真有很多有血性的人。
生在那個亂世,也不知是幸還是命呢。盡管過程有點辛苦,但結局是圓滿的,那一點點的艱辛就不算什么了。
始終相信陶驤和程靜漪的故事是有原型的,他們代表了所有的有志青年,會在歷史里熠熠生輝。
一次去旅游,路過民國風的建筑,建筑上有一塊牌匾,是寫著1908,這正是程家小姐的出生年份啊,而這一年,陶家少爺也上了學堂了呢。
都說因為一本書而喜歡一座城,是沒有錯的,我想去蘭州看看,想去大西北看看,也想去什川看看。
到后來,放下這本書很久了,試過有一晚做夢有夢到陶驤,內容已經記不清了,我壓根就不知道他長什么樣啊,他是書里面的人啊,我居然還能夢到他。但我就是夢見他了。很難過,內容是難過的。因為當時我睡醒起來,趕緊的發了一條微博,“夢見陶驤,好難過。”日期停留在2017-09-07,只能說,陶驤對我的影響,太深了。
寫故事的人只是截取了一段夢給人看,只是看故事的人太入夢。
那個美麗而脆弱的年代里,最現實最美好的愛情,就是《云胡不喜》了。
其實我還寫過一條,在2017-08-15,“動蕩的年代其實也不只是只會造有生之年都會散的緣分嘛,陶驤,想嫁?!?/p>
因為番外里的他,說:“字,我寫了,只是沒有用筆;我愛你,只是沒有說而已?!?/b>
喜歡陶驤。
打從心里的喜歡他。
山河大,歲月小,感謝生命中見過的每一份美好。
夢里,見過的神,永遠,是神。
歲月靜好,云胡不喜。
著手動筆時是大年初六,今天已是正月廿一了。
下一次動筆,應該就是看完《十二年,故人戲》的時候了。
也可能會是看完匪我思存的新民國文的時候,那本我看了幾章就沒再連載、沒再出現過在我視線范圍內的、連書名也還不知道叫什么的民國文。
因為我去年二月時的筆記有記著:“縱然計謀百出,但這世上總有一個人是你的無計可施。”會算計的十一爺,卻又奈何不了傅小姐,真心喜歡,反而計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