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灌過一句雞湯: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時不屑一顧的本能反駁:命運和性格有一定關系,但肯定不是全部;而命運和習慣有關系,這怎么可能?隨著近年某些新習慣的養成,讓我看到過去舊習慣對自己命運的影響,上一次寫了我的部分不良習慣,包括以下7條:
1,我有嚴重的手機依賴癥,即使開車時也常常看手機,這很危險。行動:車輛出發之前,花三分鐘思考并處理未來幾分鐘路上可能需要處理的事情,并將手機靜音。
2,我做事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查看手機信息及留言,這造成了注意力的分散,極大影響效率;行動:不用手機時屏幕朝下。做完眼下事前不看,將微信提示等一律靜音。
3,知道每天計劃的習慣很重要,但還未完全建立,常常在一天結束時會發現自己瞎忙一天,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忘了;行動:將復盤的時間,從第二天早上調整為當晚并做第二天的計劃,同時充分利用每天清晨的時間,完成那些每天必做的定課。
4,常常躺在床上看手機導致睡覺時間一再往后拖,造成身體消耗,睡眠時間太少。行動:頭若沾上枕頭,手便不拿手機。
5,本來上網是為查詢東西,但是注意力常常被臨時各種推送吸引,造成大量時間浪費;行動:行動之前,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寫在紙上,自我提醒。
6,雖然每天晨跑,但白天缺少運動。行動:定課中加入每天波比跳1個,同時加入深蹲1個,分開時間做。持續開始做,比擬定高目標偶爾做更重要。
7,關注自己內心太多,關注身邊的人太少,讓人感覺缺乏溫度。行動:愛是一個動詞,每天用行動去愛一個人。
今天繼續梳理我的那些不良習慣,也許放下這些習慣并形成新的習慣,需要幾年乃至幾十年,但是知道自己這些習慣不太好,總比每天不知者要強。
8,我對于個人衛生方面越來越不在意,常常早上不刷牙就吃早餐,雖然每天跑步出汗,但是常常幾天才洗一次澡,尤其最近一周才洗一次澡,以前那個愛干凈的自己不知道跑哪兒去了,我原以為這和最近的忙碌有關,但最后發現,真正的原因還是一個字:懶。
9,我在手機的使用上,雖然之前定了時間是每天6小時內,但是常常超出這個時間我也不在意,那個時間管理的軟件淪為擺設,而且還浪費我超時后解鎖的時間。
10,我在做一些日常小事之前,常常缺乏充分的思考和計劃,到事情要開始了,也沒有真正思考做某事的原因,要么無厘頭的開始,要么缺乏計劃,這讓我大量的時間都花在走彎路以及糾錯上。
11,我喜歡看科幻電影但看完就忘,這個習慣是源于大一時的某個寒假,所以后來,一到休息的時候,看電影或視頻會自然而然的找科幻主題來看,而且看完就忘,很多科幻電影看了一遍后,再過一兩年會再看一遍,除了看的過程感覺到“爽”以外,看完后基本一無所謂獲,我的很多假期都是在科幻電影或視頻的陪伴中度過的,它完美的殺死了我大量時間。
12,和他人相處時,我常常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和表達感受,并且喜歡說教講道理,明明是一件他人感受很有趣的事,我的一句話直接說到“本質”,導致他人瞬間感到索然無味,這讓身邊的人感受不到有趣,感受不到被看見、被關注,感覺不到溫暖,而生活本來的樣子,就應該是活潑潑、灑脫脫、有趣而又深刻的。如果我感受不到它的色彩和溫度,說明我自己偏執于一端,沉溺進了那些所謂的道與法,被困于其中。
13,學習和思考太多,常常沉溺于其中,導致沒有時間關注當下真正重要的事和采取行動。
14,活得太虛偽,常常過多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導致自己失去的本心,活在外部世界中,同時也忘了真正的中庸或者不偏不倚是不存在的,當我還在執著這一點時,也就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15,對于工作和生活不夠熱愛,那些能夠讓我真正“燃燒”起來,激情澎湃的事情真正越來越少,不是事情變了,而是我很難真正投入其中,另一個“我”總是從當下的事情和環境中抽離出來,懸于半空以第三只眼看眼前的人、事、物,這會讓我認為沒有什么事情是非做不可的,讓做事的力量大減。
以上,是我當下的一些“習慣”,或者說是狀態,我知道,這種狀態非常態,它甚至是一種過渡狀態,它一方面讓我更理性的看到當下的一切,另一方面也讓日常顯得少了一些生機和趣味。這也許就是一個38歲的男人,在轉折期所面臨的問題吧。
忽然想到一句話,自己總結的:我是否站在了真理的大門外,這取決于我當下是否足夠痛苦。
我并沒有那么痛苦,所以我離那真正的真理,還遠著呢,先用新的習慣來慢慢代替舊有的“不好”的習慣吧,改變,從新習慣的養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