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是假裝不在意地為她做很多事,而又說不出像模像樣的話來。』
最近忙于公司和學校兩頭跑,忙得對時間開始沒了概念。
5月份是答辯月。
6月份是典禮月。
感覺畢個業(yè),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人,突然都出現在我面前。
很多時間只想在家里默默地躺著,不動,讓思想放個假。
但是家里二老聊個微信,聊到
「你6月16號要回家吃個飯啊,我們家的農歷生日是一定要回家吃兩個白煮蛋,韭菜炒豆腐。」
我還是會毫不猶豫
「好。」
估計全世界就他們倆公婆會記得住我農歷生日。
就算不用回學校,
現在工作的城市叫深圳,
但還是要深圳,東莞兩頭來回跑的原因是,
他們在東莞。
老爸老媽在的地方,那一定就是家。
一
我爸是個大廚,跟我很熟的人都知道,我爸做得一手好菜。
我是我爸廚藝的實力迷妹,無時無刻向人安利我爸的手藝,動不動就有段時間,竟瘋狂到我爸做一個菜,我在旁邊拍個照,才動筷子吃。
初中,高中,大學。
都會帶我爸的手藝,作品給我的舍友,同學,朋友試試。
他們試過,然后也給出評價,大部分都是:
「你老爸好厲害。」
「超級好吃啊。」
但還是有些人會說:
「太辣了」
「有點咸」
「太清淡了」
「有點肥」
「太腥了」
然而,我就是喜歡。
喜歡煮得很辣很辣的剁椒魚頭。
喜歡燜得很香,有點咸的香菇燜雞。
喜歡煲得淡淡的胡椒豬肚湯。
喜歡鹵得香香的醬油色豬大腸。
喜歡處理好,腌得剛剛好的生冷海鮮。
因為我爸煮給我吃的飯菜,是他研究我的口味二十幾年的研究成果。
他知道我愛吃辣,能吃辣,所以他自制辣椒醬。
他知道我不吃酸,但他煲的酸梅老鴨湯我每次都會喝個三大碗。
他知道我不喜歡軟軟的口感,所以家里的涼拌木耳,手拍青瓜總是能有很爽脆的感覺。
一個人為另一個人做飯,要做得令人滿足,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而我老爸一直為我們一大家子煮菜做飯,做到人人滿意,那應該是大廚才能完成的事。
吃著這樣的大廚可口的飯菜,我愿意在酒足飯飽后,洗一輩子的碗。
人人都說我是吃貨,孰不知吃貨也是從小被家里的廚神養(yǎng)成的。
二
身邊有很多朋友,不吃蔥,不吃蒜,吃不得辣,而我全盤皆收。
人要吃得了苦,也要享得了福。吃得了米其林,也吃得下路邊攤。什么都要嘗試,什么都要適應。才不會錯過一些從未看過的風景,一些從未感受過的經歷。
以上的話,我爸沒說,但他帶我們吃過高檔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