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權批判我的消費觀念

離雙十一還有12天的時間,各大店商風起云涌,各色廣告鋪天蓋地,將人人推向購物狂歡節。

與你們不同,我向來理性消費,無論多么狂歡的節日,都能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

這個時代,更多的月光族、負債族活得光鮮亮麗,瀟灑自如。金錢是為了人生服務,而儲存、勤儉則意味著守舊、甚至愚昧。

近期熱點新聞: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如今我們深陷有圖有真相的互聯網時代,熱點話題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真假難辯。

400萬?5萬?看似千差萬別的數字,依然透露出同一條人生信念:生無可戀,不若花光。

君不見,紅樓夢里好了歌的注解:

你我皆生于貧椎之地,想像力匱乏,終日養家糊口,疲于奔命,不自覺緊揣口袋,凄凄然一年又一年。

1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每到交學費的時間,內心但恐慌不已,因為爸爸媽媽在外打工,又得伸手向爺爺奶奶要錢。

每個開學的日子,爺爺總是與我重復以下對話:

爺爺:等你爸爸媽媽回家,記得給他們說,把錢還給我。

我:好的,爺爺。班里同學都交過了,就差我了,今天就快給我錢吧。

爺爺:每次你都說記得,上學期的學費你就沒還給我。

我低下頭,淚水在眼里打轉:我忘了,爺爺,這次我一定會向爸媽一起要回來的。

這種乞求循環于我的整個童年時期,而我的父母和祖父則不厭其煩地玩著這個游戲,雙方從來都當作沒發生過學費這件事,父母希冀我忘卻,祖父希望我想起。

這種乞求奠定了我的消費觀念--一定要手握金錢。

在我升入初中住校后,除了交給食堂的糧食和飯錢,父母每周給我10塊的零花錢,我永遠只花5塊,另外5塊成為自我安慰、賴以安全的依戀靈魂。

2

整個童年時期,幾乎都只有在過年時,母親才為我們添置新衣。那時媽媽有一位好友,她經常將女兒穿舊的衣服送給我穿。這樣的衣服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期待。我??匆娔赣H好友的女兒在某日身著一件新衣,沐浴在春風陽光里,肆意奔跑跳躍,心中暗想,不知這件衣服我穿上是什么樣,穿上它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在平時,更不可能有零花錢,母親常教導我,父母掙錢多么不易,我便將新衣零食的欲望都悄悄壓抑心中,從不表露。穿搭美食于我,皆過于奢侈。

貧窮使人自卑、怯懦、謹慎、壓抑、短視,且伴隨強烈的不安全感。

我最喜歡的,莫過于過年,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媽媽將準備好的新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床頭。

我和哥哥雀躍著翻開衣服,笑鬧著穿在身上,在屋子里歡呼著、推搡著、擁抱著、跳躍旋轉,廚房里傳來餃子的味道,電視里發出歡快的節日音樂,屋外傳來鞭炮的噼啪響聲,我們一時彌漫在這幸福又圓滿的香氣中,沉醉不能自拔,多么期望時間停止,畫面就此停格在這一刻。

第二天醒來,在不斷地拜年聲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甚至是隔壁的王大媽李大叔,都塞給我們一張嶄新的票子,我們歡喜地揣著漸漸鼓囊起來的荷包,飛也似的奔跑在街巷。

在這一天,我身穿新衣新鞋,懷揣大撥現金,急奔于爛漫的陽光下。這一日是清醒興奮而又短暫虛幻的,因為幸福來得太快,我來不及享受。

3

很多年后,當我通過努力擁有自己的愛人、家庭,我的消費習慣依然無法改變。

同款衣服我絕不會購買兩件,家中用品絕不重復,連床頭柜都恨不得只買一個,沒錯,孩子我也只想生一個。

所有的東西,都無需備用,我買盡量少的物品,喜歡家中空曠簡單,厭倦塞滿東西的房間。我喜歡一件東西用很久很久,身處移動互聯網行業,卻常用過時手機,不能時時更新,跟不上潮流,趕不上產品迭代速度。

我花必要的錢,厭倦飯局牌局,成日喜歡宅在家中,感覺旅行是浪費時間,充滿困頓、勞累和危險的不必要行為。

我常在深夜苦苦思索,如何做到視金錢如糞土,買東西時能一款不同色來十件,但終究失??;

我試圖通過旅行改變自己,與朋友一起住進豪華酒店,享受海邊無盡風情,日日不思進取,看著銀行卡上的數字向下遞減,心生恐慌,卻依然未能洗滌靈魂,愛上旅行;

我逼迫自己參加聚會,飯桌上笑意盎然,談吐自如,回家后卻更覺孤寂疲憊。

有朋友曾歷數我節儉的種種惡習,長嘆“你身在城市,卻擁用農村的消費觀念”,我不曾反對,生活環境造就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消費觀念以及人生觀價值觀。

而歷經長長的自我抵制,我終于決定就此與自己和解。

在未來我一定會不斷告誡自己,金錢是為人生服務,甚至只為當下服務;

但我亦會照顧好內心的小孩,她渴求安定,害怕貧窮,只買必要的物品,或許也是一種理性消費,簡單生活。

我想用這句話作為結尾:我們沒有資格去批判他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們的人生。

愿每個人都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創傷,成為真正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