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數依舊論英雄
這仍是一個以分數論英雄的人才選拔時代
我們曾經歷幼升小,7.5%入學率競爭,孩子7歲;
我們曾經歷小升初,4%入學率考核,孩子12歲;
我們將面臨高考,2015年一線城市211大學錄取率13.9%,西部城市僅4.3%,孩子大約18歲;
哪怕孩子不參加國內高考,選擇出國留學,托福、雅思分數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們能說分數不重要嗎?
有人會問:“九年義務教育,干嘛不讀對口學校?”
好吧,據我了解,對口學校升學率是30%,而一類高中升學率是95%以上,你說孩子是做30%容易?還是做95%容易?
或者還有人問,“一定要讀大學嗎?那么多不讀的人,不也功成名就,混得挺好的嗎?”
沒錯,孩子未來的路不只有讀大學一條。如果你孩子在很小時,就知道自己未來要干什么,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因材施教。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孩子到了填大學志愿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那么,知識儲備就成了未來生存之本。
讀大學,仍是大多普通孩子要走的路。
2、擇校已事關孩子生命安全
擇校,不僅為增加孩子進入高等學府的機率,更出于人身安全考慮。
最近幾段駭人聽聞的校園暴力視頻在網上瘋傳,讓我既心痛又害怕,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我的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么辦?
在我們家長之間,有句口口相傳的話:寧愿去好學校學死,也不能去差學校被打死。
名校有更優(yōu)秀的老師,他們懂得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引導孩子。然而,大多數對口學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我們選擇好學校,不僅是為孩子前途,更是為孩子的人身安全。
3、我們需要一場公平的競賽
要讀好學校,分數必須過硬。分數如此重要,有的專家卻天天說:素質教育比分數重要、綜合能力比分數重要、情商比分數重要、人際交往比分數重要......
素質教育好壞用什么衡量?綜合能力高低用什么評比?情商高低有考核標準嗎?
不否認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但前提是教育部要能拿出smart的評估標準,否則,所謂考核就很容易淪為錢權交易的工具。我們沒錢沒權,只能拼孩子、拼分數。我們寧愿分數成為重要且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樣至少能孩子有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一個可以公平競爭的平臺。請不要再說分數不重要,萬一孩子考砸了,你是不能為他們的人生負責的。
4、學霸的家長才說分數不重要
當下,時髦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回家后,家長不要問作業(yè),考試完后不要問分數,以免給孩子帶來過大壓力。
家長確實可以不問,但社會要問,學校要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讓家長不問,有幾個能做到?
于人的一生來說,少時的分數確實不那么重要。但是,在學生時代,在升學的節(jié)骨眼上,分數卻又無比重要,它是大多數普通孩子,唯一可以用以證明自己,為自己爭取到更好機會的籌碼。
當我們的孩子還未覺醒,還未能理解自己為什么要努力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有責任督導他們學習,所以不可能不問分數。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他們天生就喜歡讀書,視讀書為最大的樂趣。對于這類“學霸型”孩子,你不必和他強調分數,因為他已經足夠自覺,分數也很漂亮。
舉個例子:
兒子班上的女學霸,天生愛學習。在我們焦慮孩子分數的時候,她媽媽焦慮孩子天天只知道學習,沒有娛樂沒有玩耍,擔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當然無需對其強調分數的重要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分數不重要。所以,圈子里的人都明白,說分數不重要的,都是學霸的家長。
在我們這個以分數論英雄的人才選拔時代,分數真的很重要。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媽媽,我們關心孩子分數,就像領導關注我們業(yè)績一樣。分數決定了孩子能不能進入好學校,業(yè)績意味著我們能不能升職加薪。
5、考高分也是重要技能
我們要告訴孩子的,不是分數不重要,而是分數很重要。考高分與培養(yǎng)品質、能力、情商同樣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當然,孩子有可能確實拿不到一個理想的分數,但我們接納這樣結果的前提是,孩子你必須先努力。
最后,我要告訴所有父母:
不要再說分數不重要。分數的重要性從來都不與品質、綜合能力相對立,反而是相互促進。學習能力也是孩子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我們不能因為某些高分低能的案例,就否定分數對學生的重要性,也不要不加研究地去說那些高分低能的案例是被應試教育逼出來的。
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是否高分低能。更多高分高能的案例,足以證明:分數、品質、情商、素質,是可以并駕齊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