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的電影《孫子從美國來》,很小眾,以80萬的超低成本秒殺了一眾動輒上億元投資的國產“大制作”。雖然沒有在影院播出,僅僅播放在電影頻道,卻因為其在傳承文化上的足夠重視而受到大眾的矚目。
? 電影上每一幅畫面都是在向傳統文化致敬-----老轱轆井,太師椅,土炕,麻雀窩,滾燙的熱油澆下去噴香呲溜的油潑面,老舊的房檐上垂下來的蜘蛛,一跺腳就撲哧撲哧往下掉灰的房頂,更別說穿插其中的皮影戲……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館長請求老爺爺重唱皮影戲而他多次拒絕后,與同伴說起皮影戲不過是領導為仕途上升建造的表象時,他臉上表現出來的難過和黯然-——這是對我們傳統文化被利益化的痛心。
在外界環境中,對外開放和經濟改革的大趨勢,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全球化的大環境更加劇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對我們自身而言,工作和生活的快節奏使我們無暇去體驗傳統文化,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讓我們無法對傳統文化保持欣賞;傳統文化一成不變的格局,也使得其在日益更進的大潮流中落于下風……
?而這部《孫子從美國來》炙痛了我們的神經,給我們以警醒,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去傳承我們的古老文化,如何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 ? 如今我們要做的,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政府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加大投資力度,拓寬傳統文化的學習渠道,將傳統文化深透于城市和鄉村的每一處,讓我們的傳統技藝人得到應該有的尊重和理解,更讓人們有地方、有能力、有渠道去學習;其次,我們的廣大電子媒體和刊物也應該發揮其號召力,通過報刊、雜志、LED、紀錄片等等形式,讓人們廣泛的了解,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次,我們自身也應該在閑暇之余,多多的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靜下心來去體會我們傳統文化的美好。
?雖然傳統文化的道路是任重而道遠的,但是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看到我們的皮影、京劇、點翠等等傳統技藝在世界的舞臺上被全球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