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做過一次菩薩,就沒法做人了,那你還愿意做菩薩嗎?


最近,知乎上有人對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評價說:


做過一次菩薩,你就沒法做人了。


是的,一旦給過別人一次生的希望,你就不能再把希望奪走了。

因為心會軟的,也幸好我們還會心軟。




這是一部題材敏感但卻銳利的優秀作品,

也是一部笑著開始,哭著結束的好片。

電影《我不是藥神》以真實故事為背景,

將繁華背后小人物的掙扎的血淋淋撕開給我們看,

劇情展開絲絲入扣,人性之美漸次升華,

從利己到利他,再到惠及大眾的舍己利他。

一介平民有了自己的社會使命,

一群烏合之眾有了自己共同的信仰,

每一個人都完成了英雄的蛻變和救贖。



而這場人性的蛻變和救贖并非本意,

當人心被貪念和利益裹挾,

當生命受到威脅直至無能為力,

當救人之善念遇到法的禁止,該何去何從。

是該選擇對現有社會秩序的恪守還是對生命的敬畏?

當人性終究覺醒,蛻變才有了責任和意義。

?



影片中拋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法,情,命如何平衡?

又怎樣做到合法,合情,合理?

在這場法律與人情,良知與自私的博弈間,

每個人都萬分痛苦,百般掙扎。

每個人都在艱難地掙扎著,在這個艱難的人世間,

痛苦地伸出雙手,探出頭顱,只為了活下去。


倉央嘉措說: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



而當這個難題真正在你面前鋪展開來以后,

如鯁在喉,無所適從

的確,日常中,大多數人在意的是如何活得更好,

而有小部分人,活下去,這么簡單的訴求,

卻充滿了艱難險阻,希望渺茫

于是越驚懼,越激發求生欲,

不惜一切代價,亦是必然。

然而,在面對生死的時候,再堅硬的心也難以抉擇。

有些人昧著良心做著合法的事,

有些人憑良心做著犯法的事!

或許,片名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

《我不是藥神》,也不是救世主,

只是希望通過個人善義的行為,

能夠喚醒社會體制的變革、促進行業體制的規范,

讓看病救人不再難,能夠合法,合情,合理。



生活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但當金錢成了延續生命的方式,貧窮就成了唯一的疾病。

就像影片中賣假藥的張長林對主人公程勇諷刺說,

賣假藥這么多年,他最終發現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這個社會,窮人永遠都是第一波倒下的人,

所謂的基本權利一旦離開了錢,常常變得像個笑話。

有人鮮衣怒馬紙醉金迷,有人卻連活下去都成為一種奢求。

這個世界,光鮮亮麗的背后,從來不乏黑暗與血淚。

人生何來公平可言,說是眾生皆苦,

可那些最苦的人卻從來得不到救贖。



看著忙碌的城市,霓虹燈下的車水馬龍。

各有幸福,卻也各有苦衷。

何曾想過,每個光鮮的內里,

是個被殘酷生活折磨已久的軀殼。

《我不是藥神》就像是一把手術刀,

劃開的是我們不曾見識過的弊病和內幕,

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關注和思考的關于生命和生存的課題。


想起去年珠海刮臺風,一個男人在大風中試圖撐住小貨車,結果被車倒下來壓死了。

視頻剛流傳出來時,許多網友都在笑話他怎么那么傻,

后來才知道這是他為了養家而新買的貨車,花光了全部積蓄。

這個瘦小的身影最終還是被生活的重擔壓垮了。

這人間真的太苦了。


那句愿主保佑你,可能是全片最大的黑色幽默。

神無法拯救眾生,你我只能自救。

(上帝很忙的,哪顧得了你我)只希望社會能越來越好。

沒有“藥神”的我們,要如何得到救贖?

沒有神的光環,你我生而平凡。

平凡人做不平凡事,希望,就不止是微光。




每個時代、社會、命運的背景之下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各自的無奈和荒涼

這個巨大的車輪始終無法被避免,

盡管如此,每個時代下又總會出現那么幾個勇士和英雄。


魯迅先生曾說過: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羅曼羅蘭《米開朗琪羅》里說道: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小人物一樣能活出大世界,好好活著,并努力給別人帶來幫助。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

這部作品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中國小人物的超級英雄成長史。

這個英雄其實一開始就只是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順便還夾帶點人性各種缺點的一個賣著印度神油的油膩男子。

很多時候,英雄,其實沒我們想象得那么遙遠;善良,也沒我們想象得那么高貴,

我們崇尚英雄,選擇善良,是因為我們內心存在著那么一點點良知。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里說:

人最大的弱點是善良。


善良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可或缺的東西,而你的善良終會被別人看到并銘記于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