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幾個月以來第一次進美容院,接待我的女人我一直不喜歡,我也覺得她似乎也不喜歡我。
? ? ? ?人手緊張,只能她給我洗臉。我很小人的想,她會不會給我“特別”關照?會不會接下來一個多小時無比尷尬?然而,一切都流暢而自然,擔心的終究沒發生。突然發現,我似乎也沒那么煩她,她也沒那么令人生厭。圍著孩子聊了很多,她很小心的不停問我手重不?輕不?有什么不舒服的沒有? ? ? ? ? ? ? 兩年前來的時候,見到她,總覺得她一臉惡相,而且似乎有敵意。期間見過數次,也都是點頭而已,總感覺和她隔著什么。是什么呢?陌生人見面后莫名的敵意,還是互不相吸的氣場?有人說,如果見了一個陌生人,莫名的厭惡,那只是身體再提醒我們,遠離危險,這是人類在千萬年進化過程中積累總結的經驗在作祟。也許吧!然而,今天,為什么我看她鼻子眼睛都順眼了?
? ? ? ? 心里默默有個答案,因為她也是個女人,一個討生活的女人。也許我的感覺并沒有錯,她對我也好感寥寥。然而,為了生活,她必須為我服務。我倒沒有那種顧客是上帝的高貴感,反倒覺得這樣顯得人更真實。生活本來就如此不易和無奈。于是,在和她說話時,我力圖化解尷尬,找到話題。在我的積極探索下,她積極回應。在你來我往的交流中,漸漸發現,她也蠻不錯的。可能她心里也暗暗的在這么感嘆我吧。
? ? ? 接著就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類似的人和事,我們出于本能的厭惡,繼而逃避,或選擇視而不見。結果呢?真正接觸起來,發現那些我們自以為的很多東西也僅僅停留在自以為!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后,很多東西都和最初的感受大相徑庭。這說明什么?我們在帶著偏見看待人和事。偏見很多時候根深蒂固,難以消除。這就更要求自己不斷修煉,提升自己,盡量做到客觀的評價一個人,一件事。而不是先下定論,進而各方論證。
? ? ? ?雖然看了柴靜的《看見》后,經常提醒自己,客觀客觀客觀!然而,終究還是走不出偏見的死胡同,今天的事再次提醒了我,以此為記,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