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俞灝明在《脫口秀大會》上的表現,感覺這個男人越來越有人格魅力了,不是因為顏值,也不是因為口才,而是他的思想。
他最后說到:“從那個事件之后,其實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接受現在的我,我希望,人們以后提起俞灝明和我綁在一起的不是顏值、事故,而是演技、實力、還有影帝。”
所以今天就想說一下:對于有殘缺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需要的不是同情,是接受現在的我。”這句話不僅是俞灝明送自己的,也是送給觀眾的。自己需要的不是同情自己,而是真正的接受真實的自己。自己需要的不是他人的同情,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而已。
一場事故,改變了俞灝明的人生軌跡,明星臉部毀容,在所有人看來這是天大的打擊,前途毀了,怎么能接受的了呢。直到俞灝明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回到熒屏上,人們會感嘆:“雖然不如之前帥了,但真的很堅強。”。可是對于俞灝明來說,他需要的是這些感嘆嗎?
當然不是。在他病愈回到熒屏時,他的朋友、同行都變得小心翼翼了。當時俞灝明就曾表示:“每個人對我都小心翼翼,擔心說話傷害到我,我能理解。我只能用行動去證明,而不是用言語告訴他們我不需要同情。”
我也是一位身體有殘缺的人,但幸運的是我的生活完全不受影響,我讀高中,讀大學,最后考上著名大學的研究生。然后一個人在北京工作、一個人租房,工作不錯,生活也不錯。一切一切在別人眼里就是“你真的好厲害,也好堅強。”也有人會問:“你是怎么做到的?”。
但是生活方面處處“為我著想”“這個活我來做吧,我有勁兒”“你不用搬椅子了,放那吧,我來”雖然大家都是好心好意,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其實我內心真的很無奈。我就是一普通人,我可以搬椅子,我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且我的堅強只是做了我要做的而已,我并沒有很特殊。
大家認為的我堅強,只是人們在認為我本來不可能做到這些,反而我做到了,他們覺得驚嘆罷了。
我需要這些夸獎嗎?當然不是。我要的是接受真實的自己,不斷努力提升自己而已。我要的是他人能夠視我為普通人,我只是跟大家一樣,努力的生活、工作著。
在如,王菲的女兒李嫣,天生的唇腭裂,這樣的缺陷讓她備受關注和同情,大家會覺得真可惜,這么好的家庭,這么好的姑娘卻有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她我就是普通女孩而已,喜歡化妝、喜歡自拍,喜歡漂亮而已。
可以現實中,很多人都會對某些人或者某類人存在著標簽化的思維,比如:大家看到無臂女孩能寫字畫畫,就如同看到猴子會梳妝一樣大驚小怪,覺得這怎么可能呢?在比如,大家看到寶寶帶著助聽器,十之八九會發出惋惜嘆息,并且特別小心翼翼對待他,生怕傷害到寶寶一樣。這樣會不僅不會鼓舞到他們,反而會造成無形的傷害。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需要別人的同情等等。
最后想說的是,每個人都一樣,無論是殘缺還是正常,每個人都努力的生活著,努力的拼搏著。而我們應該收起自己的同情心,放下對某些人的標簽化,放下對他們的另眼看待。大家都一樣,只是普通人,過著普通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