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理解的鄉愁,或許更多的是心安即吾鄉

心安即吾鄉

落日余暉灑滿窗臺,云朵還在飄忽不定。在盛夏的今日里,空氣中在雨后竟然夾雜著幾絲秋天的涼意。不知為何,心里頓時涌動著思鄉的情緒,此情此景,像極了李白詩中所描繪的那般“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濃濃的鄉愁,竟宿命般糾纏了我這么多年。

當時年少,我很早就被家人送到城里寄宿制學校讀書,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懵懵懂懂地明白了思鄉是何物。少小離家,在陌生的環境,想念家人,想念朋友,也想念家鄉原野上的無拘無束。那時候,讀到的詩歌還不多。但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已足以讓我動情,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就懂得寫下“月是故鄉明”這句詩的詩人是懷著怎么樣的心情。只不過,那時小小的我,除了哭,還不知道可以自己嘗試寫詩來表達思念。當學校老師在音樂課上,教我們唱起“青山底下有一個小村莊”時候,心有戚戚然。那樣的小村莊世間有千萬般,屬于我的獨家記憶的只有那一個。

長大后,去更遠的地方讀大學和研究生。南北差異明顯的故鄉與他鄉,更容易勾起我濃濃的鄉愁。想念故鄉的四季如春,想念家鄉的山清水秀,想念家中的父母親人,周遭的一切再繁華也都是一場虛空,找不到心可以棲息的地方。于是,開始讀更多的書,念更多的詩,領會各種各樣的流浪與鄉愁。原來,有人會感慨,“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會有人悵惘,“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也會有人叮囑,“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而我的傷感,故鄉自此無春秋,只有冬夏。

畢業后,選擇了回省內工作,在一個與老家相隔一南一北的城市定居。工作的煩憂,也讓我常常想起老家的溫暖。白日上班勞作,只有傍晚時分下班的時刻才是最歡喜的。我喜歡在坐公交回家的路途中,看著周遭的萬家燈火慢慢亮起的過程。特別是傍晚時分,看著落日徐徐告別,我尤其想念在自家平房上看到的縷縷炊煙。那樣的飄逸,充滿著人間最美與最暖的煙火氣。每一個煙囪下,都有一個巧婦在用心經營著一天中最為豐盛的晚餐。孩子們大都還在外嬉戲,男人們通常是帶月荷鋤歸。夜色溫柔,人也溫柔,一家團聚的餐桌才是最為柔美的人間煙火。

而今嫁為人婦,不是巧婦,也開始學著與柴米油鹽醬醋茶周旋,與七大姑八大姨周旋。有幸福,有篤定,當然也會有貧賤夫妻之哀痛。悲傷之時,仍然回想家,想念家鄉,想念在娘家小女兒情態的模樣。那樣的無憂無慮,那樣的肆無忌憚,那樣的橫沖直撞,如今很難再找到。工作的匆忙,生活的繁瑣,生存的艱難,總會令我懷念家鄉,想念父母。有時還在幻想,如果不曾長大,永遠生活在有親人的小山村,不也衣食無憂,天真爛漫,那該有多么美好。

此刻,沉下心來,慢慢思索,我認為的“鄉愁”,除了真心對于家鄉的思念,是不是還隱藏著自己對于過去美好而舒適生活的不舍,還有對于當下并不十分如意生活的逃避。有時,想得深入了,似乎感覺自己所在之處都不是故鄉,而只是等待著一個更大的歸宿。那個地方在哪里,我甚至無從知道。或許,那個地方不是一個確定的地點,只是自己心靈上的一種滿足與舒適。也就是古人常常說的,“心安即吾鄉”。

鄉愁,除了特定地點與特定記憶的意義,或許在更宏大的意義上,它只是我們心靈上的一種狀態。我們窮其一生都要找到的自我,尋到的歸宿,只不過是在尋求一種心安的自由與舒適。腰纏萬貫如何,家徒四壁如何,位高權重如何,卑微如蟻如何,倘若沒有心安,再美好的生活都是如夢虛幻,再悲催的人生也是雪上加霜。

鄉愁要有,故鄉要愛,到心安即吾鄉,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意義和最美好的歸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回鄉偶談 盼望著,盼望著,車輪的腳步近了。遠景里,已勾勒出故鄉的輪廓。薄薄的霧靄中已透出...
    楊書海閱讀 159評論 0 0
  • 大家好,我是日記星球272號星寶寶。我正在參加寫作訓練,我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這是我的第64篇日記...
    藝坊園閱讀 124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