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的第一言、第一語、第一舉止、第一投足,注定銘刻在孩子的腦海中,給孩子以啟迪。
1
“媽媽,我喜歡你!”瞿娃飛了個吻,轉身離開,徑自走進幼兒園門口。
不多一會兒,瞿媽媽看到陳家少爺騎著爸爸這匹馬遠遠地來了!陳爸爸睡眼惺忪地,面無表情,陳少爺見到瞿媽媽咧開嘴揚起嘴角樂了。到了路口,陳爸爸和陳少爺直接走到小賣鋪,陳少爺東挑西撿,終于拿起一盒紅色包裝的酸酸乳,心滿意足地等著爸爸給了錢,才離開店面去幼兒園。
幾乎每天早上,陳少爺手上都帶著食品,陳媽媽說孩子每天都要帶東西去學校,不吃學校的早餐。這已經是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二個年頭了。
陳少爺就這樣徘徊在學校和家里,不適應學校,爸爸媽媽幫忙的只有妥協。
2
成媽媽帶著小成在小院里玩耍,小院里有一間專賣孩童衣物玩具的店面。
小成和小伙伴們扎頭鉆到店里,許久之后出來了,手上已經拿了一個塑料望遠鏡,非買不可。
成媽媽說不買,家里有了,要買就買上回在超市里看到的質量好的,不買這個,拿回去給店里的阿姨。
小成堅持說就買這個就買這個,成媽媽開始松口,你去問價格,超過12元不買。
小成跑回店里,回來告訴媽媽:阿姨說要20元。
成媽媽說,不買。
小成:買嘛買嘛!
成媽媽:我沒有帶錢。
小成開始對著成媽媽吼叫,成媽媽聽了幾聲,開始摸口袋,“拿去,和阿姨說18元。”
小成興高采烈地奔馳而去。
回來時,手上只有一副望遠鏡。
小成軟磨硬泡后成功得手,成媽媽心慈手軟無處話凄涼。
3
“爸爸,我想吃冰激凌!”
“不行。”
“因為我上次才吃了,每個月只可以吃一個,但是不能吃多,不然的話對身體不好。”
“嗯,沒錯。好棒!”
在坐電梯的時候,遇到鄰居,“小榮,給你吃個冰激凌吧?”
小榮不吭聲。
爸爸看他猶豫不決,又看鄰居熱情好客,不好拒絕,“如果要的話,那就拿一個吧!”
小榮拿在手上,等到鄰居下了電梯還沒有開始吃。
“小榮,再不吃的話,要融化了!”
小榮才想起是應該開始吃了。
4
大潤發超市里。
一對父女在逛到食品區時,女兒說,爸爸,我想吃這個,但是我喉嚨痛,不能吃。爸爸只是輕聲地嗯了一句。
過了一會兒,走到走道促銷區,女兒說,爸爸,我想吃這個。手指著眼前的小熊餅干,目不轉睛。爸爸依舊沒有說話,女兒看了許久,最后自己喃喃道,餅干太熱氣,現在我還不能吃。語氣中帶著極其不舍的惋惜。爸爸這才說,等你好了,我們再買。女兒臉上瞬間陽光燦爛,大大地應了:好!爸爸補充道,但是一次不能吃太多,只能三塊。“好!一次只能三塊”,女兒扶著手推車和爸爸繼續前行。
給父母的話:
何時取,何時舍,真的是一項含金量很高的技術活。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個權衡輕重的機會,同時也要提前亮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