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說:希臘內部極盛的時代是伯里克利時代;外部極盛時期是亞歷山大時代。亞歷山大是統帥,是國王,雖然他沒有為后世留下任何文字,但因著他的東征,為當時的世界傳播了最優秀的希臘文化。
亞歷山大又稱為亞歷山大三世,他是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國王。在希臘語中,亞歷山大意為人類的守護者;他生于前四世紀中,世稱亞歷山大大帝。
在13歲時,他的父王腓力二世就為他找來全希臘最了不起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來教導他的學習。在二十歲時,因父親腓力二世突然被刺殺,繼而成為馬其頓王。在他的統治期間,親率著無敵的馬其頓軍隊進行前無古人的大型征服活動。到了三十歲時,就建立起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再到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的遼闊的大帝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陸。他是唯一從古到今在戰場上從未被擊敗過的將領,作為一位軍事指揮官,他有著空前絕后的戰果,他將希臘先進的文化帶向了東方。
在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希臘人,都有著種族的優越感。而馬其頓的亞里山大并不是純粹的希臘人,為了打破這種優越感,他自己就娶了兩個蠻族人,他也鼓勵自己的將軍們與被征服領土的貴族女子結婚。凡是他足跡到達過的地方,哪怕是在阿富汗的深山,或是在印度的山村,都建立起了希臘式的城市,并在這些城市里努力推行著希臘的制度,并采取某種程度的自治。他將自己看作是希臘文化的使徒,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至少二十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
亞歷山大在東方安置了許多希臘殖民地,形成了一個希臘化時代的到來,一直到了十五世紀的整個拜占庭王國,他們的文化已完全被希臘化,而近代在意大利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又是極大的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影響,它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思想基礎。
亞歷山大的征服,促進了希臘人與野蠻人之間的融合,亞歷山大明白,即便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也不能長久的來維持一個龐大的帝國。只有與被征服的人民友好相處,才能有長久的安定。而作為被征服的東方民族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只要他們的宗教和偏見能夠受到尊敬,他們就會順從。亞里山大的做法是,只需將他們本民族的神請進希臘的神廟與宙斯合而為一,并宣布自己就是神之子就行了,可見亞歷山大真是有著很高超的智慧,無愧為亞里士多德的學生。
人們通常對于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之間的關系很感興趣,但這方面留下來的史料還真不多,據說師生之間有過的一些書信也是后世的偽造。亞里士多德理想中的國家是小的城邦,然而亞利山大卻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我們無法知道亞里士多德對亞歷山大曾起過多大的影響,但曾如黑格爾所認為的,亞歷山大的事業就是表現了哲學的實用性。就希臘文化的傳播來說,假如沒有他,整個希臘文明的傳統很可能會早已滅亡,我們現在的世界也極有可能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希臘文化的輸出和借鑒一開始幾乎是單向的,是東方向希臘的學習過程。大量的希臘移民帶去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希臘化城市中上流社會不管是何種出身、何種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視為標準的希臘人,他們全盤模仿希臘人的生活方式,這就很像西方近代工業革命后的世界,當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以槍炮和貿易的形式突然出現在整個世界面前時,世界文明的進步也就有了趨向西方化的過程。
在巴比侖,塔西陀說,到了公元一世紀,塞琉西亞“并未沾染安息人的野蠻習俗,而仍然保存著塞琉古的制度,......人民群眾也分享政權。”事實上希臘語在兩河流域甚至更廣的地區,都是學術與文化上的語言,這種現象一直到了回教的征服為止。然而即便是在回教的世界里,也一直延續著一個關于亞歷山大英雄的傳說,只到今天的西馬拉雅山的一些小酋長們,也還自稱是亞歷山大的后裔。
在被亞歷山大征服的埃及,雖然很快變成了獨立的托勒密王朝,也延續了埃及法老的傳統制度,但因著希臘文化基因的植入,它也成了文化與藝術的保護者,亞歷山大港吸引了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數學是亞歷山大港的主要學問。作為西西里人的阿基米德,就曾經在亞歷山大港學習過。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曾是世界上藏書最多、文種最多、書目記錄最全的圖書館。它吸引了各面的學者聞風而來從事各項研究,利用埃及的草紙進行學習,抄寫,促進書籍的翻譯、利用和出版。希臘、波斯、希伯來和印度的手抄本,也陸續從亞洲及希臘各地輸入。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手抄本成為希臘世界的標準版本。
希臘文明從本質上來說,是屬于商業城市的,希臘在科學,哲學和文學上的成就,全部和富庶的商業城市聯系在一起,亞歷山大的征服征服的過程,也是將希臘模式的城市向東方推廣的過程。這里并不是要抹去因入侵曾出現的生靈涂炭,只是它的確完全不同于落后的蒙古毫無建設的征服與壓榨。亞歷山大英年早逝,他的輝煌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只是短短一瞬,但對后世文明的建設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