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是N6學習的最后一節課,堅持一下,我們的學習就接近了尾聲。大東北的冬天終于來了,先是下雨,后是下雨,課前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停電。終于在暖場開始的時候,終于徹底停電了。以前也遺憾沒有讓大家直播個主持,這次是老天爺要求的,我趕緊建議譚影老師,讓她開直播。因為白天我已經把預告建好了,我ppt發給了譚老師,在聽課的時候,我用手機,只是為了小組分享的時候,我能夠上麥,幾次輪換角色,今天應該我是被教練者。
今天菁珂教練來了我們小組,因為沒電,所以,進了小組之后,我就點蠟分享。
今天計劃是一、4人小組,每輪15分鐘,一共2輪。可是我的時間把控的不好,所以只是進行了一組,對我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二、教練式對話邀請被教練者回答以下的發問:
1)關于孩子的內驅力,當前你遇到了什么“挑戰”?
雖然我在改變自己,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的一切,已經讓我們的關系變得融洽,但是孩子的學習還是沒有自主性,成績不是很理想。
2)對此你有什么感受?
我覺得我雖然不是像以前那樣大吼大叫,但是其實我還是很著急。
3)感受背后你的需求是什么?
我想他成績好一點,我對他有期待。
4)想象你是孩子,孩子有什么感受?
他總是恐懼我在他做完功課之后,還會附加更多,用他的話就是:我不滿足!
5)孩子的需求?什么將會帶給孩子驅動力?他想讓我陪他玩,玩得高興了,玩得齊全了,才開始動筆寫作業,其實他的那些作業,如果他耐心去做,是很快就會完成,只是孩子拖拉,不到最后不完成,或者時間晚了,還能逃避別的學習。
6)什么是你不可控的?需要放下的?
孩子的行為和思想是我不可控,我沒有辦法讓他按我的要求去做。
7)什么是你可控、可影響的?
我可控的還是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讓自己真正的放下,偶爾的指責和評判是不可取的。
8)什么將會是你行動的第1步?什么會支持到你?
課程結束之后,我會更多的陪伴孩子,與他找共同語言,即使沒有,也要創造。我們的場域為我們賦能,還有世間最強大的力量——都會支持我。其實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有期待,但是即使我們不好,也不會影響他們對我們的愛,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一點。
到了教練提問環節,每人輪流問問題,大家的問題讓我深思,更加覺察自己,我還是對孩子產生了更多的期待,其實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只有對自己更深層次的覺察,讓自己有更多的實踐力和影響力,才能真正改變自己對待世界的情緒。我們無法控制任何的東西,即使是我們的孩子,他是有血有肉,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要想讓他有內驅力,我們可以和他對他,關于孩子的價值,信仰和需求的話題,這是我和孩子之間,沒有深入的話題,或者就是在無形中被回避了,一直都是我在說,孩子你該如何,以后應該怎么樣,看來我需要思考,在與孩子的對話中滲透這樣的話題。
好容易堅持到我出境分享結束,電腦沒電了,所以在大組李我用手機分享的。我們小組本次課程算是圓滿結束,只有做好了準備,才能臨危不亂,每一次的突發事件,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考驗。
這幾天給大家做宣傳片,對大家又有了一些了解,想在一個月前,我們帶著各自的愿景來到這里,有教練的耐心陪伴和指導,有小伙伴的敞開心扉的訴說,我覺得這里更像是一個減壓場,有我們信任的人在聽我們述說,有被看到的感覺,雖然不是高大上,但是他真實,高效快捷得解決著我們面臨的問題。課程參與的方式是我的第一次,但是這樣的課在互加也是有前車之鑒了,學習聆聽發問和反饋,每一次積極上麥分享,勇敢的開麥視頻,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都是一種進步嗎?
我們的課程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實踐才剛剛開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感謝互加平臺,感謝教練和助教老師,感謝每一位在線陪伴的老師,讓我們彼此賦能,共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