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2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日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我們要堅定戰略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勇于擔當作為,開創共建“一帶一路”更加光明的未來。
? ? ? ? 教育、科技、人才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硬支撐”“強引擎”和“動力源”,三者統一于創新。各地有關部門要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強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 ? ? ?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為高質量發展筑牢“硬支撐”。“教育乃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科技、人才堪稱創新的“三駕馬車”,教育孕育人才,人才推動科技進步。教育對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創新創造活力、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高質量發展有著決定性意義。新質生產力要朝著“新”的方向前行,教育亦應朝著“新”的方向培育人才。各地相關部門需落實并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探索將“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虛擬實景”相結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引導人才在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過程中增強“四個認同”,在統一思想與意志中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一行動的力量。要秉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優化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培育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促使人才鏈、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堅實保障。
? ? ? ?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源”。“科技興盛則民族興盛,科技強大則國家強大。”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要求”,而科技創新能夠催生出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嫦娥”探月、“北斗”組網,這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生動地表明“新質生產力”正在我國不斷涌現。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創新仍然任務艱巨,在種業、芯片、設備等領域依舊面臨諸多“卡脖子”的難題。各地相關部門要積極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潮流,統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全力搶占科技的制高點。要緊緊抓住科技自立自強這個關鍵,不以“四唯”評判人才,鼓勵人才“揭榜掛帥”,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打破關鍵技術受他人制約的局面,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的能力與水平。
? ? ? ? 堅持人才引領驅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引擎”。“功績因人才而成,事業因人才而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人才問題是科技創新最根本的問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順應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的必然之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和關鍵著力點,離不開高水平的人才支撐與引領。各地相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工作理念,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領導干部帶頭聯系專家學者,積極為人才“搭梯子”“建平臺”,最大程度地讓人才各得其所、各盡其能。要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緊跟形勢、發揮優勢、融入態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切實將組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