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石榴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所有聽到酸石榴這三個字的人,都會問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是酸石榴而不是甜石榴呢?甚至大家印象中是沒有酸石榴的概念的,潛意識里石榴都是甜的。暫且不說石榴的酸和甜,先來說說這個名字的由來。

兒子在胎教時我就開始摸著媽媽的肚子給他講故事了,我篤信這種聲音的頻率通過身體的傳播,孩子是能夠感應的到、聽得到的。而且男人磁性的聲音可以給到孩子以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我也堅信孩子通過聽故事的積累,可以潤澤他幼小的心田,提早打開他對世界的認知。

故事一個個在講,孩子一天天在長大。但由于工作原因,沒辦法做到連續性。經常會出差或者加班到很晚。我們的加班就是演出(市歌舞劇團工作),經常下鄉,每次演出回來都12點左右。當時自己家里有一套錄音設備,專門用來自娛自樂,平時錄個歌,偶爾也會錄首配樂詩朗誦。有一天,給兒子講故事完,準備錄首詩,打開軟件準備錄制,詩集沒找到,映入眼簾的卻是給兒子讀的《動物故事》,隨手翻開里面的一個故事《運鹽的驢子》就錄了起來,錄完以后隨即上傳到“荔枝FM”。

第二天,又一如既往的下鄉演出,還是很晚回。等我回來后,老婆對我說,我錄制的《運鹽的驢子》她放給兒子聽了,很喜歡,聽著一直傻樂,聽完一個還要聽,因為上面只有一個故事,只好給他放我讀的詩。放到一半就睡著了(我讀的詩有那么難聽嘛)這件事倒是讓我小觸動了一下,索性多錄一點,在家的時候現場講,沒在家時放錄音。反正都是他爹講的。

就這樣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當時正值荔枝FM人氣升溫的時候,它定義人人都是主播,既然是主播也得有個主播藝名吧。就想叫什么好呢?咋也想不出來,后來想,干脆根據自己的名字來吧。我叫劉磊,文刀劉,三石磊,反過來也就是三石劉,三石劉是劉磊沒錯,但不好看也不好聽。自己的頻道多以兒童故事為主,那就叫個什么什么哥哥吧,哥哥太嫩,叫叔叔吧。三石劉、三石劉、酸石榴!恩,酸石榴不錯,石榴是水果,孩子們聽到會有親切感,再賦予它酸的味道,讓它更具獨特性。從此以后就叫酸石榴叔叔啦!

接下來談談石榴的酸與甜,記得小的時候,在我河北老家農村,村里有很多種石榴的。當時淘氣,經常和小伙伴一起去偷摘隔壁老王家的石榴,為了防止石榴成熟后被主人摘走,我們總是提前去偷摘。所以每次啊,都是石榴半熟不熟的時候被我們摘了,那時候的石榴就是酸的,酸里略帶一點甜味。掰開石榴幾個小伙伴一人一塊,一個籽一個籽放進嘴里,吃的不亦樂乎。偷摘石榴的季節和現在差不多,中秋節前后。(少兒切勿模仿)

隨著音頻故事數量的增加,聽的寶貝兒也就越來越多。當時壓力也是蠻大的,后臺留言都說好聽,(好聽我是不否認的)但真的付出時間一個一個錄制還是一個蠻大的工程,畢竟還得工作。但看到“吃故事”的兒子和“索故事”的孩子們,索性,咬咬牙,“一個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放”。講吧,自此,“酸石榴叔叔”這個名號也就叫起來了。

現在,我也賦予了“酸石榴”一種別樣的寓意:俺這個故事老爸就像石榴皮一樣包著這些愛聽故事的小石榴籽兒們,這些小石榴籽兒成熟了灑落在地球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慢慢長大。長成一棵棵石榴樹,結出一顆顆石榴。就這樣一代代傳承著聽故事、愛閱讀的好習慣。我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正所謂“無故事,不童年”。一轉眼,講故事這件事斷斷續續已經進行了近三年之久,我依然初心不改,希望我講的這些故事能夠陪伴孩子們渡過一個美好的童年,也希望孩子們的童年因為有了酸石榴叔叔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接下來我會陸續分享我這幾年講故事的心得體會和技術技巧,請大家鎖定“酸石榴”我們下次接著聊。

“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從聽故事開始、愛上閱讀”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