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坐車看到這樣一幕,讓我想起很多事。
1
一位婦人坐在門口兩側的座位上,她帶的東西放在中間的椅子上,再旁邊是她的孩子。
到了下一站,上來一位比她年級稍大一點的阿姨,希望她把東西拿起來,放在別的地方――司機椅子后方有一個鐵箱子,可以放在那上面,婦人認為放不了,沒有動作。
阿姨看了看她,沒有說什么,靠在扶手上看手機。
公交車上的每個人都是掏了錢的,那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享受座位,沒有說誰的東西多就一定要多占座位,我當時想的是:如果你一定要讓東西在座位上,那你就要站著,這樣才對。
以前我們學校參加活動,我們班和其他班坐車出去,也是大家都搶著坐座,可是這哪有什么規定,理論上應該每班各一半的座位,實際上應該讓誰站起來呢,都不好說,也就作罷。
2
這么多年上學的經歷,一直都是坐公交車,除了高中、大學住校,從上初中開始,我就特別討厭一個現象:公交車上的人大多不愿意向后面走,都喜歡在前邊擠著,但是我每次上車,如果有地方的話,都會往后邊走,有時后面會很寬敞。至于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因人而異吧,畢竟一個人一個想法。
3
在秦皇島,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這方面,做的還是很不錯的,一直以來,我挺討厭的那種老人就是:一上車,明明自己可以走,但就走得特別慢,等著別人給讓座。我對這種人,嗤之以鼻,別人也不是欠你的,非得給你讓座,你這種心態就是錯誤的。
不過大多數老人還是懂禮貌的,坐下之后都會說一聲“謝謝”,聽起來還算悅耳。
以前我聽有人說:她不讓座的原因就是有一次,她讓座給了一個老人,結果那個老人把座位給了她孫子。從那以后,她再也不讓座了。看吧,都是這些老人自己作的。
4
以前我并不怎么讓座,雖然有的時候,我總感覺不好,怕遭到譴責,但是也沒什么,來到秦皇島之后,感覺在讓座這一塊大家做得蠻不錯的,于是我認為也該加入,但是卻發現有的人根本就認為這是理所應當,這是最不該出現的一種情況,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無論別人幫了你多少。
老人們,你們的身體是老了,但你們的心還跳動著,你們依然是中國人,那就應該對同胞們懷有一份感恩,因為你們的感恩才能支持我們繼續這樣做下去,如果,我們的善良換來的是不屑一顧,那我猜以后你們坐公交也不會太開心。
請將心比心。
寫作訓練? ? ? 56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