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間那段記憶里,挖苣荬菜的事著實令人難忘。
何謂苣荬菜?這還真有點專業(yè)性,沒在農(nóng)村生活過的孩子是不會知道的。這三個字當(dāng)年我也不會寫,是后來查了字典才知道的。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介紹了一大串,都是專用名詞,難懂又拗口,還是我自己來介紹吧。苣荬菜,俗稱曲麻菜,就是一種野菜。什么科什么屬的我也不知道。為多年生草本,地下根狀莖,全株有白色乳汁,開黃色花,外型有點像蒲公英。人和動物都能吃。
小時候,每年的暮春到初夏之際,我們都會去地里挖苣荬菜。當(dāng)時我還小,挖野菜還不是主力,多數(shù)時候都是姐姐帶著我,和村子里的其他女孩子們一起去挖。我們挎著土籃子(就是一種帶梁的筐),帶上大麻袋,再拿一把小刀或者小鏟子,到遠離村子的地里,挖苣荬菜。
苣荬菜長在地頭,田間。在它才剛剛吐芽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挖了。這個時候挖的苣荬菜都是人吃的。現(xiàn)在日子富裕了,吃野菜成了一種時尚,野菜也成了一種保健品。那個時候挖苣荬菜吃,可不是這個概念,是因為青黃不接,沒有菜吃。嫩芽時候的苣荬菜挖回來之后洗干凈,晚飯的時候蘸醬吃。那味道中有點淡淡的苦澀,也有點淡淡的清香。我想這應(yīng)該是春天的味道。
苣荬菜的汁是乳白色的,弄到手上,很長時間才能洗掉,弄到衣服上,就根本洗不掉了。挖菜的過程中,很難不弄到手上衣服上。嫩的苣荬菜表面上看多數(shù)是獨自生長的,一株一株的,但是只要你在地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那么它的周圍一定會有很多株。因為苣荬菜的根是須根,地下莖會連續(xù)生長,很長很長,表現(xiàn)在地上,就會連成片。
挖嫩芽的階段,地里的莊稼還沒有長高,小苗在風(fēng)中搖曳,我們手中的小鏟子不停地翻動,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會有滿滿一筐嫩嫩的苣荬菜了。晚上如果媽媽能炸上一碗雞蛋醬,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了。
挖苣荬菜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在春夏之交,我們幾乎每天放學(xué)都會去挖苣荬菜。最初的嫩芽挖完了,莊稼也長高了,苣荬菜也變老了,不適合人吃了。老了的苣荬菜吃了會刺嗓子的,很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挖苣荬菜主要是給家里養(yǎng)的動物吃了。雞鴨鵝豬都能吃。
這個時候的苣荬菜,比剛剛吐芽時候粗壯了,多半都是一片一片的,發(fā)現(xiàn)了就是一個驚喜,讓你覺得你發(fā)現(xiàn)了四十大盜的巨大寶庫,欣喜異常。蹲在地里,揮舞手中的小鏟子,把你周圍所有的苣荬菜一掃而光。然后站起來伸伸腰,再去尋找下一片。挖的過程中,我們不停地說笑,也有講故事的,也有唱歌的。人是隨著苣荬菜走的,哪里有就往哪里去,有時會走出很遠,迷失了方向。
微風(fēng)吹過樹林,打在我們的臉上,湛藍的天空,幾朵白云飄過,心是那么的純凈,可以與云對話,可以和風(fēng)親吻。人融入到自然之中,雖然累,但是不覺得,反倒有一種與天地融合的滿足感。
這個時候挖一次,不但筐是滿滿的,麻袋也會裝得鼓鼓的?;氐郊依?,小雞咯咯咯地來吃野菜,小鴨呱呱呱地也來吃了,大鵝則伸長了脖子嘎嘎嘎地走來搶了。給豬吃的則要用大鍋煮熟了再喂給豬吃。動物們對我們挖的苣荬菜,也是滿意的,從他們吃得香甜,叫得歡實的樣子我就能感受到。
彈指間,童年已成為遙遠的記憶,今天回憶起那段日子,挖苣荬菜的情景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那苣荬菜的滋味,仿佛還留在我的齒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