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6
原文:斯
想法:
2017-02-27
原文:人生有兩種選擇,一是做人的選擇,二是做事的選擇,兩者發生沖突時,做事服從做人。當作事是做學問時,就更應該如此,因為做學問最要緊的是做人。人的最大自由就體現在做人上,哪怕普天下男盜女娼,你仍可以做良男貞女。
想法:
2017-02-27
原文:做人最重要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在自己良心的法庭上公正地審視自己,既不護己之短,也不疑己之長,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足以使你能夠哪怕在全世界面前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淡然面對哪怕來自全世界的誤解和不實的責罵。
想法:
2017-02-28
原文:大道理之一,是人生中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這就是價值觀
想法:
2017-02-28
原文:一個人如果不想根本問題,哲學和他就沒有任何關系。這樣的人即使去看哲學書,看到的也不是哲學,而是知識和教條
想法:
2017-02-28
原文:女孩當然渴望有人愛,但是,你不要把力氣使在討男人歡心上,而要使在讓自己可愛上。可愛應該是有內涵的,包括教養、氣質、才華等,那樣的可愛才有持久的魅力。你要做到即使沒有人愛,仍能活得精彩和快樂,而越是這樣,就越會有人愛你
想法:
2017-02-28
原文:只要你成長得好,天下有的是男人,到時候就不是他們挑選你,而是你挑選他們了。
想法:
2017-02-28
原文:據說現在有許多大齡未婚女子,她們被稱作剩女。剩者,過剩、剩余之謂也。過剩意味著競爭激烈,剩余意味著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這個名稱本身就給人以壓力。于是,惶惶然急于把自己嫁出去,急不擇人者有之,委屈下嫁者有之。可是,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一枚苦果,豈能含淚啃它一輩子?所以,我的勸告是:寧做剩女,不做怨婦
想法:
2017-02-28
原文:某男非常喜歡她,激情洋溢,她因此感到甜蜜,但又極其自我中心,很不尊重她
想法:
2017-02-28
原文:人有兩大欲望,食欲和性欲
想法:
2017-02-28
原文:雖然只有一次人生,你豈不也可以把它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撒野,后半生收心嗎?當然可以,托爾斯泰就是例子。然而,正因為此,托爾斯泰不需要兩次人生。
想法:
2017-02-28
原文:真正長久和踏實的感情是這樣一種感覺,仿佛兩人從地老天荒就在一起了,并且將永遠這樣在一起下去
想法:
2017-03-01
原文:有人說,到頭來發現,對方其實并不真愛自己,只是利用和欺騙了自己。我說,即使如此,你也不要怨恨,而應該蔑視。怨恨仍是強烈的感情,人生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節省感情,蔑視就是不動感情,不把感情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想法:
2017-03-01
原文:愛情和友情是人生的美酒,如果時間短暫,也有新酒的甘甜和芳香。可是,倘若能經受住漫長歲月的考驗,味道就會越來越醇厚,最后變成了無比珍
想法:
2017-03-01
原文:貴的陳年佳釀—親情。戀人或朋友好到了極致,就真正是親人,比血緣更親
想法:
2017-03-01
原文:愛是心的能力,一個人必須有健康的心,才能愛。心的健康,第一是善良,有同情心,冷漠的心沒有愛生長的溫度;第二是寬廣,有包容心,狹窄的心沒有愛生長的空間。
想法:
2017-03-01
原文:夫妻容易發生爭吵,因為親近之人往往挑剔。當然也有不爭吵的夫妻,情況可能有二。一是雙方或其中一方內心
想法:
2017-03-01
原文:已足夠疏遠,到了不屑于挑剔的程度。二是雙方或其中一方有足夠好的教養,擺脫了對親近者挑剔的本能邏輯。是的,對親近者挑剔是一種本能,而警惕這種本能,做到對親近者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
想法:
2017-03-01
原文:好的友誼必定包含三個因素。 第一是默契。這是靈魂深處的默契,就仿佛兩個靈魂之間有一種親緣關系,因而雙方在基本的價值觀上高度一致,彼此心知肚明,盡在不言中。這是一個前提,使得其他方面的溝通也變得容易。 第二是欣賞。這是兩個獨特個性之間的互相欣賞,所欣賞的是對方身上自己最看重的優點,這優點也許是自己也具備的,因此惺惺相惜,也許是自己不
想法:
2017-03-01
原文:具備的,因此衷心傾慕。
想法:
2017-03-01
原文:第三是寬容。事實上,只要前兩個因素足夠強烈,就自然會寬容對方身上自己不太看重的缺點了。如果不肯寬容,就說明前兩個因素仍較薄弱。
想法:
2017-03-01
原文:據說某人的人品有嚴重污點,但只是傳言,不能證實。此人待我很好,我還看到他身上有很正直和可愛的一面,為一般人所不具備。那么,我何必輕信
想法:
2017-03-01
原文:人言,而把我的親見抹殺掉呢?在評價朋友的時候,相信親見,不信傳言,我把這作為一個原則。
想法:
2017-03-01
原文:世上有一種人,似乎樂于助人,對你關懷備至,卻使你感到有壓力,你就要警惕。
想法:
2017-03-01
原文:真正的善良是不會讓人感到有壓力的,這給了我們一個辨別真假善良的標準。
想法:
2017-03-01
原文:一個人出于自己的本性做好事,他是不會覺得在做好事的,而只是覺得在做一件平常的事。相反,做好事而自己覺得也讓人覺得他在做一件不平常的事,則可斷定這和他的本性有多么相忤了。別人是否感到有壓力,原因在此。
想法:
2017-03-01
原文:做事不妨有冒險精神,做人必須有道德底線。
想法:
2017-03-01
原文:佛經里說:知恩者不壞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斷滅。
想法:
2017-03-01
原文:愛情、親情、友情,是生命中的無價之寶,你要珍惜。
想法:
2017-03-01
原文:太陽不要求萬物也給它光芒,溪流不要求河床也為它歌唱
想法:
2017-03-01
原文:懷特海說:一個僅僅見多識廣的人是世上最無用而討厭的人。這也正是我的感覺。有一種人,無論在私人聚會,還是在公共場合,對任何話題都能滔滔不絕,仿佛無所不知,可是你聽了會這么想:他雖然見多識廣,但毫無見識。唯有智慧才能賦予知識以生命,使之成為見識。換句話說,智慧是光源,而知識是被照亮的東西。沒有智慧,知識只是散落在黑暗中的碎片,散落了一地也白搭。
想法:
2017-03-01
原文:看一個人有沒有文化,我不會問他的學歷,只需看他待人接物的態度,做事的作風,我心里就了然了。一個沒有教養的人,不論他學歷多高,我都不認為他有文化。教養是融為血肉的文化,它似乎無跡可尋,卻又無時無刻不表現出來。
想法:
2017-03-01
原文:。我無法確定,一個今天依然不會使用網絡的人,與一個一旦離開網絡就不會生活的人,二者究竟誰更是低能兒。
想法:
2017-03-01
原文:在財富的放大鏡下,人格的卑劣纖毫畢露。
想法:
2017-03-01
原文:做學問就是做人,把眼光放遠一點,你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和良知,以真性情做真學問,讓自己真正得到提高,也感到快樂。
想法:
2017-03-01
原文:成長的真理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
想法:
2017-03-01
原文:。人是要一輩子學習的,學校教育只是為一輩子的學習打基礎,這個基礎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
想法:
2017-03-01
原文:檢驗一個人的學校教育是否合格,最可靠的尺度是看他走出校門后能否堅持自主學習。
想法:
2017-03-01
原文:從事物質生產,因此積累了實用性的知識
想法:
2017-03-01
原文:。培訓有必要,但如果培訓成了教育的全部,真正的教育就不存在了。
想法:
2017-03-01
原文:我們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最難忘的必是那種具備人格魅力的老師,他們在我們人生早期所給予的啟迪和熏陶,其作用之巨大,往往使我
想法:
2017-03-01
原文:們終生受益。
想法:
2017-03-01
原文:一個在人性意義上優秀的教師,他在自己身上就領悟了人性的寶貴,絕不會用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學生。相反,那些用這種方式教學生的教師,自己的人性在相當程度上往往是不健全的。
想法:
2017-03-01
原文:教師自己是一個熱愛智力生活、對知識充滿興趣的人,才能夠在學生心中點燃同樣的求知熱情。教師自己是一個人性豐滿、心靈豐富的人,才能夠用貼近人性、啟迪心靈的方式去教學生。
想法:
2017-03-01
原文:教師自己應該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不論他教什么課,都能把文化底蘊帶入所傳授的知識中。事實上,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教師,他講課一定是單調刻板的,
想法:
2017-03-01
原文:
想法:
2017-03-01
原文:是校長,還是廠長、監獄長?
想法:
2017-03-01
原文:今天的許多校長其實不是校長,而是廠長,甚至是監獄長。的確如此,在今天的應試體制下,把學生當作無個性的產品來批量生產,當作無人格的囚犯來封閉式管理,這樣的學校還少嗎?
想法:
2017-03-01
原文:人生
想法:
2017-03-01
原文:人
想法:
2017-03-01
原文:哪怕是寫只給某一個人看的信,只給自己看的日記,都講究用詞和語法的正確,文風的端正,不肯留下一個不修邊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習慣就化作本能了,而這便是文字上的教養,因為教養無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習慣罷了。
想法:
2017-03-01
原文: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愛母語就是愛國。這是因為語言是一個民族之為民族的基本特征,語言亡則民族亡
想法:
2017-03-01
原文: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有巨大影響,在我看來,最重要影響有二。其一,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氛圍里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其二,如果父母自身素質比較高,給孩子以心智上的熏陶,同時有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童年,可保人格健康,心智發育良好。
想法:
2017-03-01
原文:做父母的當然要對孩子的將來負責,但只能負起作為凡人的責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悉心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樂觀堅毅的性格,使他具備依靠自己爭取幸福和承受苦難的能力,不管將來的命運如何,都能以適當的態度面對。至于孩子將來的命運究竟如何,可能遭遇什么,做父母的既然無法把握,就只好不去管它,因為那是上帝的權能。
想法:
2017-03-01
原文:二是給應試教育減負,以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功課壓力,家長至少不應該再加壓,在課外給孩子加上各種培訓班、補課班的重負。家長自己能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應試成績,也會使孩子在心理上輕松不少。相反,家長的緊張心理和苛責行為往往是籠罩在孩子心靈上的最濃重的陰影,是導致孩子痛苦乃至崩潰的直接原因。
想法:
2017-03-01
原文:他已經開始面對如何處世做人這個大問題了
想法:
2017-03-01
原文:培養自制、友愛、仁慈等美德,又能學會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堅持獨立思考,培養自信、勇敢、正義等美德。
想法:
2017-03-01
原文:父母所生的只是孩子的身體,而非靈魂,我相信靈魂必定另有來源,而這來源決定了它在人世間的走向
想法:
2017-03-01
原文:,毫無自主閱讀的興趣,那結果是什么,你們看一看那些走出校門后不再讀書的人就知道了。
想法:
2017-03-01
原文: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事實上,在我迄今所讀的書中,當學生時讀的只占很小一部分,絕大部分是在走出校門后讀的。我相信,其他愛讀書的人一定也是如此。我還相信,他們基本上也是在年少時代為一輩子的讀書打下了基礎。這個基礎,一是產生了強烈而持久的閱讀興趣,二是形成了自己的閱讀眼光和品位。
想法:
2017-03-01
原文:衡量一所學校的教育水準,我也要看是否有濃厚的閱讀風氣,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占的比重有多大。
想法:
2017-03-01
原文:第一類是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著作,閱讀這類書籍的目的是培育思想尊嚴,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類是偉人和優秀人物的傳記,閱讀這類書籍的目的是培育愛心、良心、社會責任心,做一個有道德、有信仰的人。第三類是文學作品,閱讀這類書籍的目的是培育詩意和創造情懷,擁有豐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想法:
2017-03-01
原文:閱讀不但可以養心,而且可以養生,使人心寬體健。人的身體在很大程度上受心靈支配,憂慮往往致病,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愛閱讀的人,內心充實寧靜,不易陷入令人煩惱焦慮的世事
想法:
2017-03-01
原文:紛爭之中。大學者中多壽星,原因就在于此。 閱讀還可以救生,為人解惑消災。人遇事之所以想不開,尋短見,是因為坐井觀天,心胸狹窄。愛閱讀的人,眼界開闊,一覽眾山小,比較容易超脫人生中一時一地的困境。 閱讀甚至可以優生,助人教子育人。父母愛閱讀,會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子女產生不教之教的熏陶作用。相反,父母自己不讀書,卻逼迫孩子用功,一定事倍功半。
想法:
2017-03-01
原文:讀書的收獲有兩種。一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沒有當然也就不知道的東西,這樣收獲到的東西叫知識。二是通過讀書發現了自己原來已經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著,現在被喚醒了,激活了,因此獲得了生長、開花、結果的機會。這樣收獲到的東西,我稱之為智慧。
想法:
2017-03-01
原文:,那些哲學、宗教、人文方面的書籍,未必能改變你的外在命運,但能改變你的內心世界,使你擁有智慧、信仰、豐富的心靈生活,擁有一個強健的靈魂,因此也就改變了你與外在命運的關系,從而在精神上立于不敗之地。我認為后一種改變是更可靠也更重要的。
想法:
2017-03-01
原文:如果取消了閱讀過程中的理解、思考、質疑、感悟等等,質言之,取消了自己心智的積極參與,那客觀呈現的知識對于你就無甚價值。
想法:
2017-03-01
原文:讀經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最直接、最現成的方式。
想法:
2017-03-01
原文:我認為唯一能影響我們的書籍,是那些我們已為之做好準備、在我們正在行走的道路上比我們走得略微遠一些的書籍。”
想法:
2017-03-01
原文:讀經典的基礎也是通過讀經典來打的。
想法:
2017-03-01
原文:自古以來,中外大師們創造了無數優秀作品。想到有這么多的精神美食等著我去品嘗,我就感到無比充實,想到畢其一生只能品嘗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又感到無比遺憾。
想法:
2017-03-01
原文:炎夏,到肉鋪走一走,聞一聞從那些掛著和攤著的死肉上散發出的腥膩氣味,你就會成為一個素食者。
想法:
2017-03-01
原文:“哲學絕非雞湯”,它不讓你滿足,反是要讓你警醒,直面人生的疑惑,通過獨立思考來尋求答案。
想法:
2017-03-01
原文:一顆空虛的心是安靜不下來的,安心的前提是這顆心足夠富有,使得浮世的名利不再能誘惑你,因為你擁有的是好得多的東西。
想法:
2017-03-01
原文:打一個比方,你去某地旅游,是跟著旅行社走馬觀花,一路聽導游牽強附會的解說好,還是自己主動搜集相關資料、深入這個地方進行考察好?
想法:
2017-03-01
原文::易為外形所擾,常為物質所困,傾聽周老歷經歲月的哲思,讓我砥礪道德提高精神素養從而平心靜氣不少。但在高速發展的當今,若不順應時代潮流不求物質外形食無果腹,如何去追求精神層面,這樣的精神追求的意義又究竟何在?
想法:
2017-03-01
原文: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是自己的經歷,以及在經歷中的感受和思考。只要你珍惜(寫日記是珍惜的一種方式),你就會發現自己多么富有,并且因此你在別人眼中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想法:
2017-03-01
原文:一是如你所說,意識到生活碌碌、精神生活荒廢,因而產生一種警醒。這
想法:
2017-03-01
原文:大精神性問題發生疑惑,這是已經走在精神探索之路上的明證。愿你由第一種精神惶惑進入第二種精神惶惑。
想法:
2017-03-01
原文:孩子最容易感冒發燒,處置一定是輸液,中國這個第一輸液大國,大部分抗生素是輸進了孩子的血管,不知給幼小的身體埋下了怎樣的隱患。
想法:
2017-03-02
原文:一是干凈,天空、街道、房屋都仿佛一塵不染。二是清靜,一般街區行人稀少,繁華商業中心雖摩肩接踵,但無喧嘩之聲。三是交通順暢,不見堵車,朋友說僅節假日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會擁堵。人口超過北京,怎么做到的?可知吾國的霧霾、喧嘩和擁堵,原因在體制、管理和人的素質。
想法:
2017-03-02
原文:自怨是最痛苦的。有直接的自怨,因為自知做錯了事,違背了自己的心愿或原則,便生自己的氣,甚至看不起自己。也有間接的自怨,怨天尤人歸根結底也是自怨,怨自己無能或運氣不好。不錯,你碰上了倒霉事,可是你就因此成為一個倒霉蛋了嗎?如果你怨氣沖天,那你的確是的。但你還可以有另一種態度,就是平靜地面對。是否碰上倒霉事,這是你支配不了的,做不做倒霉蛋,這是你可以支配的。一個自愛自尊的人是不會怨天尤人的,沒有人能夠真正傷害他的自足的心。
想法:
2017-03-02
原文:我是一個有精神潔癖的人,和人接觸,立即就能嗅到對方散發的是清氣還是濁氣。遇見那種靈魂污濁的人,我會本能地遠避,遠到這個人對于我壓根兒不存在。所謂遠,不是物理意義上的,而是心理意義上的。
想法:
2017-03-02
原文:你的人生很有成就,你的經歷很不平凡?好吧,請寫一本自傳給我看,我可斷定,如果你內心貧乏,你的自傳一定十分無趣。相反,如果你內心豐富,即使你無甚成就,經歷平凡,你的自傳也會十分有趣。這足以證明,和外部遭遇相比,內心經歷是人生更實在也更精彩的內容。
想法:
2017-03-02
原文:平等待人,既表現在對下不亢,尊重比你弱勢的人,也表現在對上不卑,這是以人性的方式尊重比你強勢的人,表明你是把他作為人而不是身份來對待。不卑和不亢是同一品性的兩面,不可分割,心靈高貴者必不卑亦不亢。同樣,媚上者必欺下,對上奴顏婢膝和對下頤指氣使也是同一姿勢的兩種場景。
想法:
2017-03-02
原文:人活世上,一定要有好奇心,一是對世界有探究的興趣,二是對人生有體驗的興趣。
想法:
2017-03-02
原文:現在的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我不主張清高,生存問題不解決,是清高不下去的。
想法:
2017-03-02
原文:,分秒必爭,恨不得一天完成一生的計劃。
想法:
2017-03-02
原文: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飯,餐桌上一定要有歡聲笑語,這比有錢、有車
想法:
2017-03-02
原文:不是急于求成之輩,其共同特點是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足夠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因而能夠從容地走在這條路上,也從容地享受途中的收獲。所以,從容是基本的好,有了它未必精彩,沒有它肯定不精彩。
想法:
2017-03-02
原文:通過做事而做人
想法:
2017-03-02
原文:做事有兩種境界。一是功利境界,事情及相關利益是唯一目的。另一是道德境界,注重精神上的收獲,做事只是靈魂修煉和完善的手段
想法:
2017-03-02
原文: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關注其精神意義。所謂精神意義包括:一、通過做事是否增加了你的心靈財富;二、通過做事是否提升了你的靈魂高度。如此通過做事而做人,使自己成為一個心靈豐富、靈魂高貴的大寫的人。
想法:
2017-03-02
原文:人活世上,一定要有好奇心,一是對世界有探究的興趣,二是對人生有體驗的興趣
想法:
2017-03-02
原文:對于必須做的事,無論大事小事,不管是否喜歡,既然決定做和正在做,都應該認真,講究質量,把它做好。這里面有一種對自己負責、對上帝負責的心情。
想法:
2017-03-02
原文:即使是洗碗這樣的小事,如果洗得不干凈,心里就會難受
想法:
2017-03-02
原文:認真是一種素質,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具備這種素質。
想法:
2017-03-02
原文:精神飽滿地去完成必須做而未必有興趣的事情
想法:
2017-03-02
原文:,你只有一個人生。因此,對你的人生負責
想法:
2017-03-02
原文:成為你自己,這可不是容易的事。人們往往受環境、輿論、習俗、職業、身份支配,作為他人眼中的一個角色活著,很少作為自己活著。為什么會這樣?一是因為懶惰,隨大流是最省力的,獨特卻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二是因為怯懦,隨大流是最安全的,獨特卻會遭受輿論的壓力、庸人的妒恨和失敗的風險。可是,如果你想到,世上只有一個你,你死了,沒有任何人能代替你活;你只有一個人生,如果虛度了,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你—那么,你還有必要在乎他人的眼光嗎?
想法:
2017-03-02
原文:從外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重視精神生活
想法:
2017-03-02
原文:錢是好東西,有錢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使你在錢面前獲得自由,包括在一切涉及錢的事情面前
想法:
2017-03-02
原文:一個人如果貪錢,有了錢仍受錢支配,在錢面前毫無自由,有錢的最大好處就
想法:
2017-03-02
原文:蕩然無存了。
想法:
2017-03-02
原文:錢是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東西。所以,第一,不能為這個好東西把最好的東西丟掉了;第二,只要不丟掉最好的東西,這個好東西越多越好
想法:
2017-03-02
原文:節儉對于窮人是必須,對于富人是美德。
想法:
2017-03-02
原文:看到關于那些貪官的報道,攫取永遠花不完的巨款,費盡心機藏匿和轉移,在僥幸和恐懼中度日,如此等等,使我驚訝的不是他們的貪婪,而是他們的愚昧。
想法:
2017-03-02
原文:人生中有兩種情境最能檢驗人的靈魂的品質,一是苦難,二是成功。苦難檢驗人的靈魂的堅強和軟弱,堅強的靈魂在巨大的苦難中仍能昂然屹立,軟弱的靈魂在尋常的苦難中也會一蹶不振。成功檢驗人的靈魂的高貴和卑微,高貴的靈魂在偉大的成功中仍能謙和淡定,卑微的靈魂在渺小的成功中也會得意忘形。
想法:
2017-03-02
原文:人到老年,病痛會逐漸增多,這個年齡的一個任務就是學習忍受肉體痛苦,把它當作客觀之物接受。這實際上是在有意識地和肉體拉開距離,從而變得精神化。我相信,人生最后一個階段的主要使命是精神化,讓靈魂上升到肉體之上,淡然于肉體的遭遇,為訣別肉體做好準備。
想法:
2017-03-02
原文:。我不相信那種充滿道德優越感的積極分子真的心地善良,真正的善良一定是樸實的、溫暖的,不會對他人造成壓力。
想法:
2017-03-02
原文:肉體得以分享的精神友誼”—這是蒙田設想的最佳男女關系的公式:友誼+性。友誼是純粹的精神,性是純粹的本能,二者各行其是,和平共處,皆得滿足。這個公式排除了愛情和婚姻,也就排除了情感和利益的糾葛。
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