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習慣從名人名言中汲取力量,但在生活中,最強單的動力應該來自于你自己的人生清單。
在《一個人最后的清單》這本書里,作者大衛·蒙納許作為一名腦癌晚期患者,用他種獨特的方式,走完了生命中最后的旅程:101天的時間,走遍31個城市,與自己的75位學生會面。支撐他的,除了自己的樂觀和不甘心、學生們的支持和幫助,更重要的是,他有1張生命最后的人生清單,列明了對他來講最重要的事:
接納、冒險、藝術表達、事業、教育、家庭、友誼、玩樂、健康、榮譽、獨立、愛、婚姻、財物、力量、隱私、尊重、安全感、性愛、棲身之處、靈性、風格、科技、旅游、勝利、富裕
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提前做規劃,比如旅游、比如準備野餐。可是,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時,為什么就不愿意投入更多時間呢?
今天,也分享一份清單。它是耶魯世界學人的集體討論的結論,談怎么自我管理,提高效率?怎樣在壓力面前增加適應能力?怎樣激勵自己和他人保持創造力?
1)有紀律地管理時間:充分利用晨起后的高效時間段;保持準時;用番茄鐘來協助保持專注;在日程表上為重要項目優先留出時間,其他事為此讓路,并圍繞重要性來重排時間;
2)定期自問:我接下來的目標是什么?
3)隨時記下想法:善用列表
4)善用軟件:Calendly.com(日程), Doodle(小組會議)、Trello(任務管理)、 Evernote(記錄)、Slack(團隊協作)
5)學習一項新技能:比如演奏一種樂器。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會演奏樂器的比例遠高于整個科學家群體;
6)走出舒服圈:聽不同意見的觀點和想法;見陌生人,跟比你更聰明更能干的人在一起。與能力互補的人合作。
7)督促你周圍的人成長;給自己找一位導師,或者指導一位門徒;
8)大膽從別人那里“偷”想法。自己不會沒關系;向他人求助;
9)讀書,無論是傳記、歷史、小說還是詩歌,上下班路上聽有聲書,衣服口袋里隨時放著KINDLE,好書要重讀,寫長文章
10)最后,也是最關鍵的,健康最最最重要,一定要定期鍛煉身體。
從現在開始,列出一份自己的人生清單吧,并把它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不斷查閱,不斷完善。你寫下的事情越多,你對未來的掌控能力就越強。
如果給人生列個清單,你人生的必做清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