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化書之65:犧牲
原文
犧牲
犧牲之享,羔雁之薦,古之禮也。且古之君子,非不知情之憂喜、聲之哀樂能動天地、能感鬼神。刀杌前列,則憂喜之情可知矣;鷹犬齊至,則哀樂之聲可知矣。以是祭天地,以是禱神明,天地必不享,茍享之必有咎;神明必不歆,茍歆之必有悔。所以知神龍見,喪風云之象也;鳳凰來,失尊戴之象也;麒麟出,亡國土之象也。觀我之義,禽必不義也;以彼為祥,禽必不祥也。
白話
供神享用的祭品,都是用羔羊和大雁,這是自古以來的禮制規矩。而且自古以來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并非不知道憂愁喜悅的情緒、哀傷歡樂的聲音能夠上達神明,感動天地。刀槍劍戟兵器陣列在前面,就可以知道是憂愁還是喜悅;鷹犬齊至,就可以知道聲音是哀傷還是歡樂。用帶有這樣情緒的祭品來祭天地,向神明禱祝,天地必然不會享用,若享用的話必然有災難;神明也必然不會喜愛,若喜愛的話必然有傷害。所以知道若是看見了神龍,就是神龍喪失了叱咤風云能力的象征;若是看見鳳凰飛來,就是鳳凰喪失了百禽的尊敬和擁戴的象征;若是麒麟出現,就是國家將要滅亡的象征。對人來說是義的事情,對禽獸來說就是不義的事情;對人來說是吉祥的東西,對禽獸來說必然就是不吉詳的東西。
注:
杌(wù):小凳子,低矮木頭架子。
歆(xīn):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