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這本新作,自問世以來,一直打著推翻原先30年作品的旗子。我也在書一上線時,就買了回來。花了2天時間,讀完這一本書,有許多感想,想和諸位交流交流。
不同
這本小說,和東野的其他作品有許多不同之處。我讀過東野的許多作品,從《放學(xué)后》到《假面系列》再到《白夜行》,每一本作品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這本《魔女》是東野圭吾第一次使用了超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不管是圓華還是謙人,他們的形象也許存在,但是是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中沒有見到的。在接觸結(jié)尾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部魔幻類型的懸疑小說。這也是東野圭吾的偉大之處,他把我們生活中的常有現(xiàn)象,我們認為的理所當(dāng)然的事,都是冰冷的物理知識。書中舉了一個廟會的例子,就是說人們在行走過程中,自覺的形成了一個人潮。仔細想來,的確是這樣,在擁擠的地鐵過道中,沒有任何的標(biāo)示,人們卻很自然地分成了左右兩邊,按照相同的速度前進著。再說父愛這個例子,父親照顧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可書中卻說,這種照顧只是在我們大腦中的一種因素使我們做出這樣的行動,并不是溫暖的愛,只是一種天性。難以理解吧,但我們生活中真的存在這樣的朋友,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虐待動物,他們沒有所謂的人性,而讀過此書我才理解,他們只是大腦里面少了一種基因罷了。多么可笑啊,你與你不屑的那些人,只是一個基因的區(qū)別。如果說《白夜行》證明了人性的惡,這本書就證明了人的冰冷與無奈。我從不相信未來是可以預(yù)測的,如果未來可以預(yù)測,那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可是,這本書卻顛覆了我的想法。我們有很多俗語,像什么“蜻蜓低飛要下雨”,這不就是一種預(yù)測嗎,何況預(yù)測的總是如此準(zhǔn)確。故事結(jié)尾中的預(yù)測暗流,是機器無法做到的事,可是誰又能說不可能呢?汶川地震那年,機器沒有檢測到的事,卻有許多動物日夜不停的狂吠。圓華最后說,“還是不知道比較好”,也是東野圭吾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態(tài)度。
相同
剛一看到書的前幾頁我就找到了熟悉的感覺,讀白夜行時候的感覺。很多出場人物,很多社會現(xiàn)狀,很多奇怪的巧合,到最后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喜歡這樣講故事的方式,它會促進讀者自己思考,自己猜測,使文章更有意思。
最后說一句話吧
東野圭吾是信仰,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