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向死而生的人都曾熱烈生長”這句話是戰(zhàn)長沙的宣傳語,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思考:什么叫做向死而生。我想所謂向死而生就是說:“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們需要面向可能性去籌劃選擇自己的人生,不要等到七老八十了之后才想我這一輩子過得真不值,如果能讓我再來一遍......我們都知道到那時候才后悔是來不及的。為了不要在老了之后才后悔,我們現(xiàn)在就應該想:什么事是我們想要做的事?哪怕為之付出生命。為什么我們不能做想做的事?有什么顧慮?為什么前怕狼后怕虎,庸庸碌碌過一生?人總要面對死亡,既然庸庸碌碌也是死,奮起實現(xiàn)自己也是死,那為什么我們不去實現(xiàn)自己呢?正因為我們正確認識到了死亡這件事,了解了整個生命其實都是“向死”的過程,我們才能真正的享受生命,不再選擇庸庸碌碌,才會更好的把握當下,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
顧清明就是這樣一個向死而生的人。他是富家公子,人長得俊、又有才,即使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也可以安穩(wěn)度日。可是在人生最絢爛的時光,本應該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卻選擇了上戰(zhàn)場,為幾十床棉被,幾盒藥奔波......因為心中的理想,戰(zhàn)亂年代,熱血男兒,想要救國,于是向死而生,毅然選擇在最殘酷的戰(zhàn)場上綻放生命。
這個標標準準的實干年輕人人如其名,理想清明
腦袋也清明。他一心想著上陣殺敵,痛恨被保護,卻一直能隱忍,這也是他的難得之處。他能理解父親的護犢之心,也知道在前線后方皆是戰(zhàn)場,能夠把后勤工作做好,也是為抗日做貢獻。要知道他是德國軍校畢業(yè),城防布局了然于胸街道巷陌熟門熟路,排雷比工兵來的還要專業(yè),叢林槍戰(zhàn)和墻頭狙擊滿溢著快狠準的殺伐之氣,瞥一眼各部門的專車就能猜到有大事要發(fā)生隨即潛入打聽,這等見微知著的洞察能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真讓人嘆為觀止。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在后方一干就是好幾年,壯志難酬切有怨無悔照樣殫精竭慮。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沉穩(wěn),比那些有一點點小才華,就恃才傲物,有一點點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的人可愛不知道多少倍。
顧清明出生豪門權貴,卻能低入塵埃從胡家的興衰變故中沾染人間煙火,看盡平民百姓亂世之流離,理解生命的一切苦難和珍貴。他自己一心報國,卻能理解胡大爺爺為子孫擔憂的心情,在最大程度上做到讓兩方都滿意。雖然看不慣薛君山的流氓做派,卻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說出真相。他理解胡家人之間的血緣情深,和胡家人一樣為在戰(zhàn)場上的薛君山的安危擔憂。他自己上陣殺敵,也能理解其他人想要茍且度日。選擇自己選擇的,卻能理解別人,不強迫別人和他一樣,是真正的仁者。
顧清明雖然一心殺敵報國,但他至始至終都不是盲目的愛國者,一直保持冷靜清醒。看火燒長沙政策殘忍,第一次打電話跟父親求助,父親拒絕后,一面安撫軍心,一面安排手下人家人撤離。大火之后第一時間救人。他做一切自己能做的,也接受最壞的結果。在戰(zhàn)場上,他愛惜自己的性命,和普通人一樣險中求生,最后停戰(zhàn)的時候他看準時機,一有機會就毫不猶豫逃走,不屑于和任何人解釋第十軍團的功與過,一切只為了自己的心。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真正的智者。
完美如顧清明,向我們展示了一段熱烈綻放的生命,感謝他的向死而生,讓我們真正看到了生命的精彩和意義。
致敬那些不忘初心,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腳踏實地前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