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206】《測試路上你問我答》(64)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領導才會受歡迎?

文/秋之川

【目錄】

這是《落葉》文集里第?206?片落葉,希望你能喜歡,不為別的,只為這份堅持。

【背景】

這是一兩個月前,有人問到我的問題,大概是那位同學在跟現在的領導打交道時,因為什么事而引發了他對于自己以后如果做了領導的話,該成為什么類型的領導才會最受歡迎的思考。于是,就有了這個問題。

【你問】

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領導才會受歡迎?

【我答】

職場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領導,讓我們先來歸歸類吧:

命令式:任務下達之后,只做必要的解釋,只關注最終的結果。

保姆式:任務下達之后,先逐條地解釋,然后手把手地教。

教練式:任務下達之后,不做非必要的解釋,過程中會針對方法或結果做相應指導,并持續關注進度。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所以從主觀情感上也難以評判這三類領導孰好孰壞,我們再客觀地從幾個維度去比較一下:

任務的下達率:命令式 > 教練式 >?保姆式

這個比較好理解,令行禁止,就像部隊作戰一樣,所以說命令式在這種場景下效率較高。

任務的完成效率:

1、新任務:保姆式 >教練式 > 命令式

不管是教練式還是命令式,任務承接人都需要自己了解任務,找尋可行的方法,然后才能開始執行,所以時間相對肯定較長,效率相對保姆式肯定要低。

而保姆式,因為全程手把手地教,教完了,其實也就相當于做完了,所以完成的效率相對較高。

2、老任務:教練式 > 命令式 > 保姆式

如果是教練式的,那任務承接人已經掌握了完成這類任務的方法,所以很快就能上手開始做,完成效率當然不會低。

這時候如果還是保姆式的指導,反而會影響完成的效率,因為承接人原本都已經會了,你卻還要手把手教,就會適得其反。

員工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成長:教練式 > 命令式 > 保姆式

其實差異很明顯。

教練式,顧名思義,邊教邊練,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命令式的也挺鍛煉人,因為都需要任務承接人獨立完成,不過對人的心志考驗比較大。

保姆式的這種模式最不可取,因為會讓任務承接人產生依賴性,而喪失成長和鍛煉的機會。

如果是我,我喜歡命令式的領導,但我自己喜歡做教練式的。

我做任務的時候,比較喜歡按照自己的計劃和節奏進行,而且我比較喜歡去做那種有挑戰性的任務,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沒有做過的任務,需要我重新研究方法或方案的那種,當完成這類任務時,我會比較有成就感,同時,在這種任務的執行過程中,學到的東西也相對多很多。

而那種重復性比較高的,有歷史解決方案或經驗可借鑒的任務,不是說學不到東西,那種任務其實可以用于打磨已掌握的技能和技巧,不斷地錘煉,持續的改進。只是那種任務會比較容易產生疲勞感,容易讓我陷入一種自我打造的舒適區。

我自己在管團隊或者管項目時,其實是屬于教練式的。

第一、我喜歡“教”,我覺得不管自己學的東西再多,掌握的技能再豐富,如果教不了別人,那其實意味著自己并沒有真正吃透它們。教人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反哺的過程,一個剔除雜質的錘煉過程;

第二、“練”是我一直推崇的,最有效的,掌握一樣技能或方法的途徑,沒有之一。學以致用這四個字很精煉的闡述了我想表達的意思。你要想真正地掌握一項技能或方法,只要花20%的精力快速學習了解一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剩余80%的精力,最好都用于練,初期可以是邊學邊練,模仿著練,慢慢地就可以以戰帶練,實彈訓練了。

第三、“教”,會很容易給自己帶來一種成就感,特別是自己教的東西被人所接受,看著自己的經驗和心血被其他人采納并應用,會有比較大的成就感,同時又會反作用于自己,激勵著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錘煉著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四、在敏捷里,Scrum Master 這個角色最常被翻譯成“敏捷教練”,這是我最喜歡,也最認可的一種翻譯。它很準確的定義了 SM 這個角色在敏捷團隊中的作用:教會大家如何去玩轉 Scrum 這種敏捷研發模型,帶領著大家一邊實踐,一邊持續改進。

第五、“教練式“的領導更容易讓每個人從進入這個團隊時的?x,變成到離開這個團隊的?X,我認為最理想的團隊管理,就是讓每個人離開時都是有成長的,有增值的,僅此而已。

《測試路上你問我答》里的 Q&A 64,如果是你要的,甚好!如果不是,你問,我答!

作者簡介:14 年測試 + 11 年項目管理 + 11 年團隊管理 = 一個測試老兵

【目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