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四書《孟子》【103】

2016-06-21 華杉

招聘人才的時候,都當手足腹心去招,人家進來之后呢,就成了犬馬土芥,所以今天費挺大代價招進來,明天就走了,自己還感覺不到有問題。還有一個就是上下級關系,在今天的知識社會,一般來說,下級是專家,上級是外行,下級是上級的顧問,所以對于上級的君道來說,以師道待下級,尤為重要。而下級的臣道呢,儒家說是匡正君非,愛養君德,用今天管理學的話說,是管理上級。如果不懂得管理你的上級,就做不好工作。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論語八佾篇》,定公問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間的關系,不是無條件的,是相互的,國君對我好,我就在這兒干。國君對我言不聽計不從,也不尊重我,我就到別的國家去了。

孟子也跟說這個問題:“臣要忠于君,那也得看君王對臣下如何。如果君王對臣下,能隆之以禮貌,推之以至誠,言聽計從,情投意合,看他就似手足一般,一刻也離不開,那君待臣,真是厚待了。如此則為臣者莫不感恩圖報,矢志盡忠,一定愛養君德,使之愈加清澈明亮;保護君身,使之愈加強健堅固,就像腹心一般,與君王相依為命,終身休戚與共。這是上下一體恩義兼隆,明良相遇。

“相反,如果人君待臣下,就像犬馬一般,豢養他,讓他奔走效勞而已,這樣傲慢無禮,那人人都疏遠他,不會和他親近,也對他沒什么怨恨,就像對不相干的路人甲一般,反正我干這活,掙這錢而已。

“更有甚者,人君視臣下如泥土草芥,隨意踐踏斬殺,則人人自危,唯恐自身難保,自然離心離德,把那君王看著強盜仇人一般。”

曾子說:“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人君對臣下,是以師道相處,還是以朋友之道相處,還是只要聽話的犬馬,就看出區別來。

我們今天也有這樣的現實問題,招聘人才的時候,都當手足腹心去招,人家進來之后呢,就成了犬馬土芥,所以今天費挺大代價招進來,明天就走了,自己還感覺不到有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上下級關系,在今天的知識社會,一般來說,下級是專家,上級是外行,下級是上級的顧問,所以對于上級的君道來說,以師道待下級,尤為重要。而下級的臣道呢,儒家說是匡正君非,愛養君德,用今天管理學的話說,是管理上級。如果不懂得管理你的上級,你就做不好工作。

【王曰:“禮,為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為服矣?”

曰:“諫行言聽,膏澤下于民;有故而去,則使人導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謂三有禮焉。如此,則為之服矣。今也為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之,又極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謂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齊宣王看孟子句句都是說他,有點疑惑,問:“按禮制規定,臣下即使離開主君,轉投他國,當遇到舊主去世的時候,他還要為舊主服喪三月。這離開的人都這么大規矩,按老師您的說法,在我朝中的人還可能視我為路人、寇仇。那些離開了還為舊主服喪的人,他的主君是怎么待他的呢?”

孟子說:“要想別人對您盡禮,您要先以禮待人。當他在您這兒工作的時候,對您有所規正,您不要認為他冒犯您,而是改正自己;當他向您陳述建議,不要覺得他啰嗦迂闊,而是言聽計從。這樣他提出的方略,能夠一一實施,而惠及人民,這樣君臣之間,相得益彰。

“如果相互議論不合,觀點想法不一樣,他要離開去別的國家,為別的君主工作,則好合好散,派人送他出境,保護他的路途安全。同時,派人先到他的下一任老板那里,推薦他的好處,為他開辟新的仕進之路。

“在本國給他的田宅封地呢,不要收回,給他留著,意思是你隨時可以回來。這樣保留三年,他仍然沒回來,再收回國家。

“這就叫‘三有禮’,在這兒的時候,走的時候,走了之后,三個階段都有禮。”

孟子所說的,現在還真有企業家是這么做的,海底撈的老板張勇有規定,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如果離職的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我想張勇也不是讀孟子學的,還是千載一揆,人同此心,則行同此禮。

孟子接著說:“如果他在這兒的時候,言不能聽,計不能從,他做不成事,不能有惠于民。等他失意而去,一說要走,馬上翻臉成仇,要把他捆起來,拘禁他,又要想辦法讓他在下一個地方干不下去,走的當天,就把他的房子田地都收了。這就成了寇仇,有誰為寇仇服喪呢?”

對于君子來說,禮就是禮,義就是義,不能成了恩怨相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