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微信底部高度,像素,下部四個導航菜單的設定
微信(34*48),其中34為文字上下的像素數,具體左側邊框57px
通訊錄 (34*70)距離左側邊框239px
發現 (34*46)距離左側邊框418px
我 ? ?(34*22)距離左側邊框598px;
查閱資料,得知APP的導航基本采用底部導航的方式,菜單數目控制在4-5個最佳,而微信選用的就是最普遍的標簽導航形式。
補充:關于菜單欄控制在4-5的原因?(不能太少或者)
1.屏幕擁擠——看著難受
從人的視覺感受來說,擁擠的屏幕讓人難以理解,因而難以使用。實驗結果顯示屏幕總體蓋度不應超過40%,而分組中屏幕蓋度不應超過62%。
2. 手指觸摸點擊屏幕尺寸大小——易引發誤操作
按鈕的大小在幫助用戶分辨這些元素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平臺提供了熱區的最小尺寸的不同設計規范。我們食指的寬帶是在1.5cm-2.0cm這個范圍內容,對應的像素值差不多在45px-60px之間。
考慮用戶手指在屏幕觸摸滑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點位觸摸不準的問題,否則用戶在快速觸摸過程中容易帶來APP上的一些誤操作。所以這就要去APP界面上的按鈕一定要足夠大,且觸摸響應延遲要盡可能減小,防止用戶多次重復觸摸帶來的APP響應異常。
2. 搜索功能到底能做到那些?
微信搜索分為兩種:
1、基礎社交功能——圈內信息搜索
包括朋友圈內,群聊記錄,好友記錄,收藏
微信本質上是一款社交軟件。所以,不管他變得有多么的臃腫,他終究不會忘記,自己是一款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工具。通過搜索框,第一時間找到你想找到的聯系人或者群,這屬于基礎功能。
2、類似瀏覽器搜索——圈外信息搜索
包括公眾號、文章
微信公眾號有數百萬個,每天產生大量的原創或者二次編輯轉載的內容在公眾平臺上發布。微信搜索支持用戶通過搜索關鍵字,檢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當我在準備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搜索“微信搜索”四這個關鍵詞,學習了很多別人的觀點。
3. 收付款功能按鈕為什么要放在第四個?
微信錢包與用戶賬戶綁定后,微信支付希望擴充自己的版圖。為了培養用戶行為習慣,將收付款這一用戶場景比較少的功能放入+號中,也就合理了。
至于收付款的放置位置選取原因:
首先按照人體工程學,以用戶手中使用右手拇指操作為例,在點擊屏幕右上方+號之后,此時屏右上方是最容易點擊的區域,會留給最重要的任務(內容和操作)。按照任務優先級的排序,收付款位置應下落。
其次從用戶使用頻率來看:前3項為<發起群聊>、<添加朋友>、<掃一掃>,此三項使用頻率更高,發生支付行為的頻率最低。
針對支付行為來說。在熟人之間,微信聊天對話框只需要點開對話框的+號按鍵便可以完成發紅包、轉賬等多種支付行為;與之相比,發生在陌生用戶之間,收付款的次數用的次數最少,所以收付款項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