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彼此信任是管理的前提條件

23、彼此信任是管理的前提條件

管理的本質是溝通,管理的過程博弈的過程,管理中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等,管理的前提條件是彼此信任。

信任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它是需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磨合、交流、碰撞才可能產生的共識。這種共識一旦被沉淀下來,整個團隊就會成為一個有著完全生命力的團隊,幾乎能夠勝任任何被安排的工作。

實際上,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系是非常困難的。它需要有個的嚴格的培訓機制,明確的反饋機制,經過多次的結果的成功的考驗,信任才能被最終的確認下來。這個過程是需要被流程,被制定、被安排的。一旦信任被確認下來,管理者就可以放心地安排工作,而不用再有過多的猶豫了。

達到彼此信任的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過去的很多的經歷中,我經常會聽到一些項目管理者傳來這樣的信息:“我已經把事情安排出去了,但是他沒有做好。”“我跟他說了好幾次了,他就是沒有完成?!薄拔乙呀浉嬖V他怎么做了?他還是做錯了。”表面上看,這是回答問題的方式的問題,是做事方法本身就存在的問題。但是,當你查看管理者的定義時,你會發現這種做事方式是非常正確的:管理的本身從來就不是做事情。管理者是溝通者、是協調者、是資源整合者,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專業的人去干專業的事,最終把事情做好。這里強調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讓專業人把專業的事情做好。

之所以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事情卻得到錯誤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到管理的核心內容:管理的核心是掌控。管理就是掌控一切可以掌控的資源,使計劃回歸到原有的路徑上來。一切不在掌控范圍內的管理都是錯的管理。失控的管理必然會造成失控的結果,這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目標無法達成的事情之所以會經常的發生,主要原因在于團隊建設過程中,未通過信任培養的成員,在沒有經過進一步的測試和培訓的前提下,就直接被管理者安排到相應的崗位上去做事情,于是就造成了出現了目標經常無法達成的必然的結果。

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需要流程的建設和過程的培養才能確立起來的關系。在我看來,會議管理就是一個最直接能夠確立信任關系的最好的方法。會議管理的本身包括四個過程:第一個,制定計劃是在明確做事的方法的過程,是做事的前提條件;第二個,多方承諾是建立信任關系的基礎,明確事情是可以完成的;第三個、布置工作是管理者的管理動作;第四個、檢查工作是對風險的規避,是結果達成的重要保障。這四個過程是會議管理的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溝通管理的重要邏輯,更是做事的重要的思維模型。經過這四個過程,管理者就可以隨時掌握安排工作的動向,隨時準備采取糾偏措施,最終確保了結果的順利達成。經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如果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評判風險的過程中,如果始終無法在第四個步驟中找到風險,或是總是更少的找到風險,那么就可以確認這個成員的承諾是可信的,這樣的成員是值得被信任的,是可以被予以重任而不用過多的擔憂的。

我們常說“可控是信任的唯一標準”。多方承諾是信任的具體表現。當多方承諾值得被信任的時候,管理就是變得非常簡單。當然,一個好的管理者,必須培養團隊成員遵守自我承諾的素質,完成自身對團隊成員充分信任的轉變,然后依托流程讓團隊自行的運轉,完成項目目標的順利達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