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5

一條狗搞得叛逆的孩子紙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孩子到了青春期,這讓很多家長一頭霧水。

但如果告訴你后半句,你就不會如此詫異了。

孩子青春期必須養條狗的原因是:至少回家的時候還有狗會歡迎你!

此句話一出,身邊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朋友應該都心照不宣了吧。

從十二三歲開始,到二十二三歲左右,正是每個人一生中最絢爛的青春時光,是孩子心靈成長必不可缺的一段美好盛宴,但恰恰也是身為家長最為頭疼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朝氣蓬勃,同時桀驁不馴。他們總努力的想要獲得認同感,拼命尋求自我突破口。他們希望能夠知道:自己的價值感在哪里?理想狀態是什么?要如何發展?向哪兒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少年的意識會出現許多矛盾,時常將自己陷于一個相當混論的情況。他們想要獨立,卻又不能擺脫依賴,他們希望自己無所不能,卻又經常尋求幫助。 叛逆,是青春期的代名詞,同時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這是一個母親的困惑:

我的女兒初中以前都很乖,但不知怎么地,自從上初中以后,總愛和我反著來,平日里我叫她往東,她就偏偏往西我們講話她也不聽,鬧脾氣的時候,簡直是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根本沒有商量的余地,看著她這樣真讓我心里發毛,不知如何是好,請求您幫我支招。

專家支招:

不必過于憂慮,您女兒的表現正是青春期的行為特點。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通常以作對的方式來掙脫這種被束縛的感覺,雖然生活上依然需要父母的照顧無法獨立,但內心有強烈自我獨立的需要,而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意識到孩子在成長時期的變化以及對自我管理的不斷嘗試,對自我獨立的渴望,父母的教育也應該要順應孩子的成長做出如下調整:

1、該放手時就放手。對于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要嘗試著信任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給予孩子自我處理問題的機會。家長此時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為思想的特點,只做一個觀察者,而不是一個干預者。

2、對孩子的“死鴨子嘴硬”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孩子就某件事情不肯服從甚至強烈反對父母的管理時,父母可以承諾在這件事情上不再管他,但可以從旁適當的協助和指導孩子,給到他們一些意見。叛逆期的孩子常常嘴上不贊成家長的某些觀點,或者抵觸父母建議,但其實當他在做某些事情時,無論是思維上或是其他方面,還是會被家長的意見所影響。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無需追求必須讓孩子在思想上、行動上都必須與自己保持一致,孩子嘴上怎么說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與判斷。

3、不必太計較孩子的失誤。青春期的孩子想法很多,因為缺少現實的體驗,所以很多看上去“非常不靠譜”。因為他們缺乏生活經驗,所以總是缺少對后果的預見性,對問題的思考也總是不夠嚴謹,常常會判斷失誤。但面對這些差錯,父母應該以一種寬容的方式對待,畢竟孩子從一次失誤中所得到的經驗,比父母反復念叨的隱形更為深刻,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體驗。

另一個焦慮的母親:

我的兒子14歲了,從小到大,雖然兒子學習成績一般卻一直很懂事,教過他的老師都非常喜歡他。所以,兒子一直是我的驕傲。可能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原因,對兒子的期望一直是很高的,甚至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整個生活甚至生命都是為了兒子。但也許是因為我對兒子的管制過多,所以導致他的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隨著他漸漸長大,我們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少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兒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經常去網吧,還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甚至可能還學會了吸煙。我不知道為什么一個原本聽話乖巧的孩子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好迷茫、好無助,我不知道他是否還能改好?

專家支招:

許多家長也許并不知道,心理學中,抑郁質的孩子要比膽汁質的孩子更需要關注。簡單來說,就是兒童時期,乖巧安靜,不易操心的孩子要比那些脾氣暴躁愛打架愛闖禍的孩子更需要關注。

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開始有了強烈自我獨立的意識,他們嘗試著自己去分析、判斷并做出決定,然后出現質疑父母的判斷、不接納父母意見等反抗行為,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因為生活經驗不足與知識的匱乏,他們并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甚至容易出現嚴重的失誤或者誤入歧途,但這卻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而此時,父母如果僅是簡單的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孩子反而會更加我行我素地嘗試自己的想法,因此,父母面對孩子的這種反抗現象,首先應該做到的是,給予理解和接納,而不是一味的訓斥。

同樣,在此我也給予這位家長三點建議:

1、迂回路線。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想直接教育、管理、干預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但家長可以通過某些策略,例如可以與他人一起討論某個人因為長期吸煙得了肺癌之類的話題,甚至可以染孩子一起加入討論,但如果孩子沒接茬,切記千萬別往他身上引。

2、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只有理解和寬容孩子在青春期所出現的反抗行為,尊重孩子的想法,建立平等、和諧的無障礙溝通,才能讓孩子愿意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心扉,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只有相互間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通暢交流,父母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孩子行為變化的心理原因,然后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助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并引導孩子走向正途,而不是放任孩子利用網吧來緩解壓力、通過結交不良的朋友來滿足情感的歸屬。當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自然會遠離那些不良的環境。

3、讓孩子吃些“苦頭”。如果孩子堅持反駁父母的意見,固執已見、一意孤行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一些不會造成嚴重后果的小事,從中讓孩子在自我實踐后摔個跟頭,吃些苦頭。從而學會做出正確的自我判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句話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成為了家長對孩子期盼,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給別人,會給孩子報很多的補...
    車榮杰爸爸閱讀 299評論 3 5
  • 小學家庭教育,家長做什么 孩子的教育問題完全靠學校老師,是逃避、不負責任。小學家庭教育,家長要做這十一點: 01培...
    趙雪奎閱讀 401評論 0 0
  • 在交談或者是談判的時候,大多數人是不希望被說服和改變的,如果被說服就等于自己被打敗了,邏輯和經驗是我們日積月累形成...
    知識日記閱讀 659評論 0 0
  •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歲月靜好的生活,痛恨自己一地雞毛的慌亂。殊不知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有的不過是負重前行的隱...
    思公子sska閱讀 1,046評論 0 3
  • 馬永欽《春風吹老了容顏》淺賞 讀過馬永欽老師的《春風吹老了容顏》,再聯系我所了解的馬老師、馬主任,感覺馬老師的教學...
    益德居士閱讀 709評論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