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關鍵因素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 ——讀付立平的《給孩子的五頂學習帽》

作者付立平是家庭教育專家,央視網少兒守護人。她還是樊登讀書的新父母學習力導師,兒童自主學習力建構及兒童深度閱讀研究專家。那么該如何讓孩子變得自主呢?在《給孩子的五頂學習帽》一書中,作者給出了方法:

一、白色學習帽:學習內驅力


1.積累成就感

具有成就感的孩子能感知到自己的力量與價值

2.幫孩子建立成就感的鼓勵句式

描述式:我看到你...

“我看到你昨天放學回家之后先寫了作業?!薄拔铱吹侥阕约涸谂Φ貙ふ疫@道題的答案?!?

家長把孩子的具體行為描述出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孩子自己的努力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認可,孩子感受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

欣賞式:謝謝你……

“謝謝你今天幫我做了某件事”,或者比如雙子女、多子女家庭,就可以跟孩子說“謝謝你今天幫我帶了妹妹”等等。

賦能式:我相信….…

比如“我相信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道難題”。孩子就會自己去開動腦筋想,覺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媽媽是信任自己的。

孩子需要歸屬感、價值感。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他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背后有人在看,有人支持,有人會愛他,然后他會覺得自己有價值,覺得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他的內驅力才能夠被調動。

3.建立目標感

幫孩子了解自己能夠到達的終點在哪里,給孩子持續的成長動力。

幫助孩子確立目標感是培養內驅力的一種方式。因為孩子有了內驅力,還希望他有一個持續的成長動力,所以要有目標感。

還有就是孩子要有大的社會價值感。對現在這一代孩子來說,他們學習的動力不再像我們那個年代一樣,是為了未來有個好工作,要解決生存問題。所以說這樣的話沒辦法激勵現在的孩子。

?那么,父母在培養孩子發現人生目標感上,如何才能做到最有成效?

陪伴者:傾聽,引導,有啟發的溝通成為孩子的陪伴者,關鍵是學會是傾聽和引導,順著孩子感興趣的點去去引導他,聽他的表達和思考。

在談到未來的計劃時,父母們要學會問一些恰當的問題,并耐心傾聽孩子的回答——

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你如此在乎這些事情?你有長期目標嗎?如果有一天回顧你的一生,你希望自己如何被他人記住?

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對話的機會是很難得的,這會觸發孩子內心的思考,幫助他表達自己的興趣志向,讓他產生一些有目標感的想法和行動。這其實也是在給父母指路,弄清楚該為孩子的目標提供哪些支持。

B、 激勵者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引導他們主動建立人生目標。作為父母,最關鍵的就是關注孩子的興趣傾向,適當地引導他挖掘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鼓勵孩子為自己的目標付諸努力。在孩子習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激發他的自信心,以及樂觀的人生態度。

?3.收獲價值感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學的知識能為他人創造價值,孩子就愿意持續學習。

[if !supportLists]二、[endif]紅色學習帽:情緒自控力

一個孩子在精神穩定的狀態下,他的所有內在能量都會用來自我成長。但在一個情緒對抗的狀態下,他的很多能量都會用來解決一些安全問題,比如跟父母的沖突,甚至跟他人的沖突。

?培養情緒自控力,特別重要培養對象是家長自己。?家長首先作為一個榜樣,家長要專注于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和孩子進入情緒對抗的狀態。

1.準確地識別自己的情緒

家長首先認識情緒。很多家長不會識別情緒,他把所有的負面情緒、壓力,全部識別為憤怒。比如明明是擔心、擔憂、焦慮,或者是關懷,他都能夠識別成憤怒,因為他不會用分門別類的方式來表達。

借助情緒臉譜圖、繪本、電影等教孩子認識各種情緒,并引導孩子察覺自我情緒。把情緒臉譜圖貼在家里,讓孩子知道他現在的感受是什么,可以表達出來。

先前研究顯示,人有喜、怒、哀、樂、驚、恐、思7種基本情緒。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發現,人的情緒不止這些,其實有27種,分別是欽佩、崇拜、欣賞、愉悅、焦慮、敬畏、尷尬、厭倦、冷靜、困惑、渴望、厭惡、?痛苦、著迷、嫉妒、興奮、恐懼、痛恨、有趣、快樂、懷舊、浪漫、悲傷、滿意、性欲、同情和滿足。


人只有能夠識別不同情緒,他的情商才會高。當我們不知道孩子此刻是什么情緒時,可以對照情緒臉譜圖識別。當孩子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可以讓孩子指出自己的情緒臉譜圖,我們就能和孩子進一步確認溝通。

2.學會情緒的積極暫停

有情緒很正常,生氣特別正常,但有了情緒之后你該怎么做?這就是我們要講的情緒的積極暫停

第一步叫作情緒識別,就是意識到“我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很沮喪”“我現在很憤怒”。這個叫情緒的識別。

在家里布置一個情緒暫停角,當家長或孩子情緒不好時,可以先去情緒暫停角冷靜下來

情緒暫停的說話方式

察覺:“我現在很生氣/憤怒/沮喪.….…歸因:“但這是我自己的問題?!?/p>

處理:“我現在需要去我的情緒暫停角讓我的感受好起來。"

安全感確認:“等我感覺好起來,我會回來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3.充分利用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妨把孩子的錯誤看作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總結經驗,這樣就能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有情緒不可怕,大家也不用自責,也不用擔心,但是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你要學會處理情緒。你吼孩子一頓,其實無非就是在發泄你的情緒而已。

“媽媽有沒有跟你說過”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

這兩句話其實是,媽媽在把責任推卸到孩子身上,她在說“你不能怪我”,?這就是一種投射。父母把心中的憤怒、心中屈辱的感覺,全部投射在這個孩子身上。

孩子要從錯誤中學習,要有效犯錯。你別因為孩子有一點點做得不如你的期待,做得和你認為的那個正確答案不一樣的時候,就產生情緒。其實錯誤對孩子來講是一個學習的機會,關鍵在于家長怎么引導。如果這個錯誤一發生,你就開始和孩子起沖突了,那就變成無效犯錯了。

[if !supportLists]三、[endif]黃色學習帽:習慣自控力

當有了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狀態,有了好的情緒之后。父母希望孩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自主和自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關于學習的沖突,都在于孩子的學習習慣有問題,不能自己進行時間管理。

[if !supportLists]1.?[endif]制作日常慣例表

做日常慣例表,不是家長給孩子布置的一個任務,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對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時間有掌控感。通過日常慣例表,可以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杜絕拖延和磨蹭

2.制作日常慣例表的注意事項

讓孩子主導計劃,家長要傾聽并尊重孩子的意見

家長可以提前幾分鐘提醒孩子下一項安排是什么,提醒時語氣要溫和,態度要堅定定期和孩子一起復盤慣例表,讓孩子根據自己的作息習慣來做出調整。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自己女兒的一個案例:我女兒最開始做日常慣例表的時候,她就把每一項事情都安排好,比如五點到六點閱讀,六點到六點半吃飯,然后再玩耍一會兒,七點以后干什么,把每一個時間點都安排得特別緊。然后她用了一段時間之后,跟我說,媽媽,我感覺每天都被時間追著跑。因為上一件事跟下一件事之間,時間很有可能卡得不那么準確。然后我說,對哦,看起來你感覺很難受,那你想想看,你要怎么調整一下它。后來她就在兩件事情之間,安排了一個緩沖時間段,比如十分鐘或者二十分鐘,她就感覺自己舒服多了。有時候慣例表也會被打破,但即使被打破,也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在特殊情形下,慣例表也是可以調整的。


四、黑色學習帽:學習抗逆力

1.培養抗虛擬感,豐富現實體驗

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收獲更多愉悅感歸屬感、勝任感,他就能相對減少對于網絡的依賴

2.幫助孩子樂觀地解讀困境

ABC理論

A(Adversity):客觀描述遇到的負面事件 B(Beliefs):寫下自己對負面事件的想法

C(Consequence):記下負面事件發生之后的感受、反應

孩子會產生負面情緒,是因為某種想法B觸發了感受C,如果孩子能夠找出想法B,他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感受C

3.無條件接納,給孩子安全基地

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要接納孩子的缺點


五、藍色學習帽:學習競爭力

1.閱讀力就是學習力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想象力、寫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鍛煉與提升

2.培養孩子輸出知識的能力

讓孩子試著將輸入的知識進行加工處理,最后形成輸出的能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