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喜歡《海闊天空》一樣喜歡這首詞 ?| ?剛好讀讀詩

唐多令

本詞名為《唐多令》(又作《糖多令》),作者是南宋著名詞人劉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和黃蓉給楊康之子取名就叫楊過,字改之,不知作者金庸是否是從劉過的名字中得到靈感的。

劉過詞的風格屬于辛派,慷慨激昂、豪爽奔放,正如詞評家所說“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雖沉著不及稼軒,足以自成一家”,是典型的豪放派風格。

蘆葉滿汀洲

劉過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一生都是布衣。陸游陸放翁、稼軒辛棄疾、陳亮陳同甫等當世豪杰均是其好友,亦與岳飛之孫岳珂等年輕晚輩交好。尤其是辛棄疾,他們年齡相若,相互贊賞,在劉過落魄時辛棄疾曾數次資助,他們在政治觀點上都是力主北伐、收復中原,文學思想方面更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作為有擔當、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劉過的作品大多都表達了對收復中原故土這個當時最大的政治的關切,本闕《唐多令》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唐多令》一反他痛快淋漓的風格,顯得更加蘊藉含蓄、意境悠遠。

劉過在序中說明了本詞的由來:與一幫友人在安遠樓聚會,酒席上一位姓黃的歌女請劉過作一首詞,他便當場創作此篇,時為八月五日。

安遠樓又稱南樓,在武昌黃鵠山上。

二十年重過南樓

起首兩句,勾勒了一幅初秋的畫面,已經略帶蕭瑟之感。年輕的時候登過一次安遠樓,屈指算來已經近二十年過去。光陰似箭,如今卻還是那樣的行色匆匆,過不了幾日,又該是中秋了。黃鶴磯頭已經變得有些殘破,當年的老朋友們可還再來過?江山如舊,可卻平添了許多新愁。還想著買上幾枝桂花、帶著幾壇美酒,一同泛舟長江,只可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早已不復年輕時那樣的不羈和逍遙了。

作詞之時,正當大臣韓侂胄掌握實權,在戰略上、戰術上均準備不足的情況下,他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六十六歲的主戰派辛棄疾當時也被重新起用任抗金前線鎮江的知府,以示朝廷抗金的決心。這就是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所擔憂的“贏得倉皇北顧”:南北朝時宋武帝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因此,暮年的劉過心中的新愁,絕不是一般文人的悲秋傷感,不僅是對時光流逝的感懷、對理想難以實現的苦悶,更是包含著對時局深深的擔憂和失望。

1993年,黃家駒為紀念BEYOND 成立十周年寫了《海闊天空》,刻劃著他們十年來的心路歷程,有意氣風發,有疲倦無奈,也有奮戰不懈,更有對當時香港樂壇深深的失望。

寒夜里看雪飄過

當年5月,BEYOND推出《海闊天空》,6月30日,理想的歌者黃家駒因演出事故去世。

《唐多令》就是劉過的《海闊天空》,黃家駒在寒夜里看雪飄過,懷著冷卻了的心窩漂遠方;劉過懷著冷卻了的心窩漂遠方,在秋風中看江水流過。

《唐多令》詞寫完兩年后,理想的歌者劉過病逝,年五十二;又過一年,辛棄疾去世,年六十七;又過了三年,陸游去世,年八十三。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