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干貨文章里寫的時間管理和11月度計劃,發現對于大部分想進行時間管理的寶寶來說,可能最難的是6:30早起和晚上6:00—8:00的時間利用。在此,分享三種列清單的方法,幫助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01 細分類別,具體記錄
從領導那學到的清單(記錄)方法,比較適合時間充裕且想全方面提升自己的寶寶,屬于基礎版。
方法:將自己生活分為幾個方面進行記錄。比如我就做了以下8種類別,均附圖片展示。
工作記錄:包括預期工作、實際完成、感悟收獲;
日常消費:主要是日常消費,如食住、行、衣、鞋、人情、其他;
個人成長:包括看過的電影、書籍、簡書/公眾號/公開課等網絡信息、技能get/感悟;
? 健康記錄:飲食、運動、泡腳、扇貝、閱讀、睡眠、午休、次日清晨體重、備注;
財務支出:三張信用卡、白條、花唄、養車費用、其他;
財務收入:工資收入、兼職收入、獎勵;
旅行記錄:日期、住、行、玩、吃、購物、合計;
our love:記錄大元寶對我的各種好,哈哈。
以上記錄法本人親自實施了兩年半,收獲頗多,但并沒有時間每天記錄,有部分空白。不過記錄的時候能感覺每一天都很充實,尤其感悟、個人成長和愛情記錄,能及時關注自己的內在,調整好心態。
缺點:記錄的項目太詳細,比較費時。
02?? 每日一記,TO DO LIST
去年暑假,因為萌薇的手賬文章,開始對手賬種草了,但因為不想花費太多的時間在畫畫和設計上,于是想學習一種簡潔明了又可行的高效清單。
偶然的一次機會,看到了“趁早”的清單系列,開始寫每天的TO DO LIST。
步驟:(1)根據事情重要性列出每日必做的事情,并標記出每天的TOP? 3 PRIORITY。
(2)每天對著自己的計劃去行動,做到的畫愛心,沒做到的打叉叉。
實施過一段時間,我發現每天的事情都差不多,列清單的意義并沒有凸顯出來。我開始進行了部分調整,對列出的每件事情做預計完成時間,并寫上實際完成時間,把握自己對于時間和事情的估算度。
在寫TO DO LIST 的時候,我加入了一個自認為非常重要的環節— —感悟。這也是基于方法一中的收獲衍生而來。對于每天發生的事情,有哪些需要備忘的,哪些是小確幸,哪些是教訓......分別記錄在本子上,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總結和反思。
03 清單+打卡
結合方法2的優缺點和甘特圖原理,我把每天必須完成的事情做成表格,即習慣養成打卡。在這個習慣養成打卡中,我把“早起、健身、口語、日更、泡腳、早睡”列入月份的打卡記錄。于是就有了11月份的習慣養成計劃表。
同時,我也繼續延續TO DO LIST中的重要事件原則,把每天必須完成的重要事件寫下來,并記錄預期時間和實際完成時間,每天依然保持記錄心得和感悟。
以上就是關于習慣養成和自我成長的方法分享,不一定適合每一位寶寶,也希望交流評論更多時間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