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本書
從3月20日開始,第一天日更,到今天正好三周期滿。
我是今年1.9日接觸的簡書,因初中同學艷艷在微信群里發(fā)了她的一篇簡文鏈接。從此陸續(xù)發(fā)了26篇文章,幾乎把近幾年寫的一些東西全搬上了簡書。
接受無戒日更挑戰(zhàn)后,26篇簡文不能再復制了,于是硬起頭皮,每天擠牙膏一樣的寫。
開始四五天,我記得自己很積極,一般頭晚就寫好了,修改好了,只等著臨晨十二點一過,或者清早五點多我早起聽課讀經(jīng)時,趕快發(fā)表。
后來,變成當天寫了。上班有些事要做,于是只能中午與晚上寫。
再后來,晚上十點多還沒寫完,或者干脆還沒開始寫,反正自己變得懶惰了,不積極主動了。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寫得枯燥無味。總是一些回憶過去的題材,雖然真實,寫起來也不費力,但沒有新意,很單調(diào)。
二是沒人指點,不能得到提高。日更挑戰(zhàn)營只是組織大家,一起加油的寫,并不負責指導或點評。
三是覺得時間不充裕,每天更文要占用兩三個小時。最快也要個把鐘頭。等到開頭三五天的熱情消失后,慢慢的每日更文就變成一種負擔了。
四是沒買書看書。學習別人的文章是最佳方法。我一位同事,就是“田埂上的菊”,四年前從未看見她寫過文章。但是,當她一旦開始寫,就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在我們單位網(wǎng)站上,經(jīng)常發(fā)表散文,水平很高,看得出來她那是用心在寫。
我問她,為什么寫作進步那么快呢?她說,她已經(jīng)連續(xù)訂閱《小小說》雜志二十多年了,一期也沒有間斷過,看多了,自然就會寫了。
你看,又是一個先讀書再寫作的鮮活例證。
正是有了二十年的積累,厚積薄發(fā),所以她才能出彩。她被評為單位的去年十佳通訊員。
別人只能看見她的表面成就,卻很難知道她曾經(jīng)付出的努力,流的汗水。
我最近,從鄰居黃阿姨口里,認識了安化最著名的作家~歐陽吉元老先生。雖然只與他互發(fā)了幾個短信,但黃阿姨知道我酷愛喝茶,送了一塊歐陽老師親自做的磚茶于我。
您看過電影《賽虎》嗎?一條忠心耿耿的狗的故事,外景在美麗的安化拍攝的,那個電影是歐陽老師的處女作。
歐陽老師出生于安化一個窮山溝~湖南坡,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過去叫做“讀老書”。他從鄉(xiāng)村文書做起,到縣文化局,到偶然的一個機會,他跟隨外面來安化體驗生活的作家學習,本來文學底子深厚的他,寫起劇本來,如魚得水。所以,他是益陽市范圍內(nèi)最早的劇本作家。
如今,歐陽老師八十多歲了,每晚都要寫劇本。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寫作,二是喝茶。許多茶廠邀請他去創(chuàng)作微電影,他也樂于替安化黑茶做宣傳。
聽說,我們柘溪水電廠的一個題材還被歐陽老師寫進了劇本,叫做《烈酒濃茶》。1958年動工修建的柘溪電站,當時派來了蘇聯(lián)專家支援。有一個專家,與旁邊的一個女孩發(fā)生了感情,并且導致女孩生下來了一個混血兒。后來因政治原因,蘇聯(lián)專家撤回,于是男女雙方的感情糾結變得千絲萬縷。蘇聯(lián)的烈酒伏特加,安化的濃釅黑茶,故事圍繞著酒和茶展開。
歐陽老師白天活動繁忙,都是喝茶的寫作的人找他。晚上,他才能靜下來寫作,經(jīng)常忙到臨晨才休息。正如他自己所說,黑茶使他身體健康,創(chuàng)作使他頭腦靈活。所以八十多的人了,他卻活得很充實,像五六十歲的人一樣,精力旺盛,活潑開朗。
從歐陽老師身上,我看到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玩藝術的人都能永葆青春。
夜深人靜,只聽到窗外雨聲淅瀝,今年又是一個雨量充沛的濕春。雖說去年冬天沒怎么下雪,但也是一個豐收年。
希望,自己經(jīng)歷了這一期無戒老師的日更鍛煉,能夠播下種子,借著春風化雨,陽光普照,收獲到屬于我的果實!
2017.4.9周日 習作于安化柘溪
無戒日更挑戰(zhàn)營第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