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城市居住的地方,是一個老小區了,每天可以看到很多的老人小孩,休閑愜意,也會有一些喧鬧,但至少還是比較平和的那種。這個地方,應該屬于老城區的邊緣地帶,各項基礎設施也算齊全,交通發達,這也是我會選擇這里的原因。
不過交通發達方便的地方,在高峰期,就不可避免的會堵車,特別是下雨天,無一例外。我上班的地方到公司有十二公里的樣子,平時公交車四十分鐘左右,騎行也差不多了,打車二十分鐘。可是遇到雨天,車是打不到的,騎車也沒可能,只能倚望公交,一輛車來了,擠不上去,二兩車來了,還是擠不上去,好不容易擠上去了,一個半小時都到不了,因為這個,我每天六點起床,往前走三站路,才避免了連續遲到兩周的尷尬。
很多人問我,為啥不搬去公司附近,那邊房租還便宜,也算繁華。我的回答是:我這邊交通方便,雖然小區老舊,但是至少各項都有,節奏也相對緩慢。其實可能更多的是,省得麻煩,雖然我是一個愛折騰的人,但是對于可能的家的感覺,不想換了又換。
昨晚困擾了很久,關于今天應該怎么安排,領導告訴我,工作中需要學會借力,多詢問別人,不要“我以為”、“我覺得”。其實說真的,我也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變得這么的“信誓旦旦”,難道是自卑的太久,所以物極必反?
昨晚睡的不好,早上還是迷迷糊糊買了車票,又是下雨天,于是買了一個半小時之后的車票。其實從我住的地方到汽車站,只有三公里的路程,可是我等車就用去了四十分鐘,車開了又將近四十分鐘,最后幾分鐘,總算順利到了,早飯也沒吃,就上車了,其實已不記得,早飯是什么了。
我一直都在幻想,雨天就應該坐在家里的落地窗前的搖椅上,捧著熱茶,看外面的你來我往。不過或許年紀大了以后就會擁有這樣的生活吧,不過年輕還需要奮斗。
在車上,有兩個小故事可以和大家講,你準備好酒,我的故事要開始了。兩個阿姨在車上偶遇,一個阿姨問另一個阿姨,這么巧呀,你去哪里呀?阿姨回答:去xxx。阿姨又問:去xxx做什么呀?
哈哈哈,其實就是一個很日常的寒暄對話,再者,這個城市本就不大,所以這樣的寒暄,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不過大學畢業也有兩年了,所以也經歷了一些事情,有時就在問自己,這樣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行為,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以前我們經常說探索精神,說求知欲,可是,在某些時候,這難道不是八卦么?求知、探索,應該是對于自己的事吧。
經常有人問我“工資多少呀?”其實我的第一反應是“多少關你啥事?”其不過我也還是很禮貌的說了“2000”,說的云淡風輕。結果他們說“不止吧?”我能說我的財務問題我媽都不會管么?我憑什么要告訴你,然后還要給你拿去和這個那個比來比去呢?還是說我們要來比一下,然后誰工資低誰驕傲么?況且我說了,你又不信?你問的意義又在哪里?于是我就想到,或許在一些小城市,這也只是他們日常的談資,而已。
我們仿佛把對別人的關心,建立在了知道別人多少隱私的基礎上。話又說回來,我只是覺得,有些事,我覺得我媽都沒必要知道,更何況你是某某某?不是我傲嬌,不過就傲嬌怎么啦?
第二個故事:另一個阿姨三人同行,一個阿姨說“她喜歡看,讓她坐窗邊”,于是一個阿姨就從后面走過來,坐到了窗邊。雖然說話的那個阿姨一口埋怨的語氣,可是我卻覺得格外的幸福。這么大年紀,還能一起結伴而行,還能依舊將傲嬌的關心,說的這樣順其自然。
有這樣彼此信任,又融入日常關心的朋友,真的很幸福。想到一個很好的朋友Z,大學其實也鬧過很多次的,不過還能保持著不錯的關系。雖然他經常說我不靠譜,卻還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來問我,雖然全都是不正經的答復,也感謝他的信任。有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說我每次點菜,都能搶在他前面說不要香菜,說我很好,其實,我那個已經成了習慣,并不以為然。當所有的關心和信任都融入了生活的習慣,或許這才是一個好朋友關系的范疇吧。
好久不碼字,流水賬一出,果然破千輕輕松松啊。還是想說一下最近的那個未謀面的姑娘,為啥要對我這么好奇呀?我就是一個混混中年,沒有意外的一事無成,毅然拋棄了在外打拼的所有機會,回到這樣一個并不被大家看好的所謂的“新一線”的城市之中,做的也可能不是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拿著微薄的收入,然后平凡的碌碌無為,過著茍且的日子,卻滿腦子向往著自由灑脫的不羈生活,向往著有情懷的人生。可能認識我并不會是一件好事,因為我的偶像可是:曹操。哈哈哈哈。。。。。
今天早上,一個朋友說離職了,準確的說是我“徒弟”,如果可以選擇,我是不愿意帶人的,以后反正也不會帶了。其實上周就感覺她有點不對勁,可是說不好應該怎么去和她溝通。我甚至都預想了她是不是最近要離職了,然后今早就告訴我離職了。我這感覺,一如既往的還是這么準。聚散有時,后會無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