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幾天文章,都是講親戚的,我的親戚與我的關系并不是特別的近,所以也無妨。但是讓我想記幾筆的原因不是親戚,而是親戚所代表的這一類人。
我們家管的很嚴,屬于白天出去玩必須報備一同出去玩的人員和玩耍地方,并且這個地方于家的距離必須是坐公交半小時能到的,家里人熟知的地方,同時晚上六點必須能夠回家吃晚飯的。說遠了,扯回來,雖然也是打給自己看的。然而我又是屬于不喜歡管束的人,等到獨立時間到了就回飛走的人,所以我的朋友一直不多,并不是誰都能夠忍受晚上六點回家的朋友,也幸好我的那些朋友沒有因此而放棄我。
我媽是個看似民主實際上只會給你出單選題的人,和那些親戚是一樣的,也有點不同。她不是特別喜歡接受新的東西,比如當網購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把“網上的東西都是假的、質量不好的”、“網購過幾年就不會流行了,也就只有你們年輕人才會被騙”掛在嘴邊,然而現實打臉。比如酒店式公寓、精裝房、和大平層。我在三年前吧,給她說過往后住家都不在局限于小區和普通的電梯公寓了,但是她始終不相信我說的話,理由是我還在讀書,沒有參加工作,沒有認識社會,但是現實再次打臉。上個月去了朋友的新家,別人就在三年前買的半精裝公寓,電梯直達家門的那種。她回來興奮極了,表明希望我工作后就住上那樣的房子。我問她,我不是早和你說過嗎,她沒有回我轉身看電視去了。我并不知道她記沒記得當時一直不屑我說的話時的神態。我一直覺得他們這些媽媽輩的人都一樣,至少我認識的是這樣。總是覺得自己的女兒兒子還小,永遠長不大,他所看見的世界永遠是不成熟的。同時又一直沉浸在自己小小的圈子中,對于外界的變化永遠持否定態度,不停不看不了解。對于他們不了解的事永遠都是錯誤的,知道他們的同齡人告訴了他們才會覺得這時呀還真是那么一回事兒。但是他們的朋友們也都這樣等著別人來告訴他,于是大家湊成一圈,知道的都是一樣,不知道的也是一樣,并沒有變化。當你告訴他新東西都時候,在搬出他周圍和他一樣拒絕新信息的朋友們告訴你:你看,不是我這樣想,就連誰誰誰又都是這樣,繼而勸你快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變得和他們一樣老老實實的過日子,少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
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出了身邊吃穿用度的東西,還有他們不能了解的未來:工作和擇偶。雖然還沒有長到要開始考慮擇偶的年齡,但是讓我有點恐懼的是他們普遍的觀念是:對象的家庭背景和個人能力與我差不多就行了,至于感情,時間長了就有了。時間長了兩人就能磨合棱角好好相處,想想也覺得好恐怖,從一開不能好好相處的人,時間長了只會越過越糟,為什么要磨合,兩人都不會好過,好想對他們說:我不喜歡磨來磨去,要不你來。但是我覺得我這樣說也不對,反正時間還早,我還可以多思考幾年。我想說的是工作。他們認為公務員最好,然后再是國企,再私企,再什么什么已經也不重要了。在他們眼中能考上公務員這穩定的工作是正統。但是很不幸,我表示我想出國。表示完后,反對聲正的是如洪水般向我撲來,理由是:現在已經不流行出國了,你看誰誰誰出了國還不是回來了,現在還不是沒有找到工作。拜托,她學食品科學的回二線城市本來就找不到對口工作,她自己又不想近外企,怪誰,又不是出國的錯。理由二:就算你能出去,你也過不好的,國內外生活差別很大的。這句話不假,但是說這話的人是在她四十歲左右才出國的呀,有些觀念都已形成習慣,改掉也痛苦。在我這個年紀出國或者更小雖然都有文化沖擊,但是他們都很好的度過了呀,我們難道就不能設想真的是因為出國年紀差異而導致文化沖擊時間的長短不同嗎。總是抱著特定的幾個人來舉例子是不是有失數據統計呢。當然了,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點,畢竟在他們心中,他們的生活朋友圈就已經是這一整個世界的樣子了。綜上,與他們一樣才是對。詢問:為什么就不去多了解了解呢,又不是不會上網,總是別人說別人說。
亂糟糟的就寫了這么多,也沒有見的我寫論文有這么快,看來是這些積在我心里太久了吧,又一直懶于打字。不管怎樣也是在沒有任何熟人的地方說出來了,快活了許多。這是一個說話的好地方。